新聞
通知公告當前位置: 首頁 > 通知公告 > 正文

《稅務專碩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發布時間:2022-05-05 浏覽次數:



學位授予單位

名稱:bevictor伟德官网

代碼:10034

授權學科/專業學位

名稱:稅務專業碩士

代碼:025300

類别:  £博士     £碩士



2022 3 18


一.學位授權點建設情況

1. 總體情況

1)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為了滿足我國稅收事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稅務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稅務人才培養模式,國務院于2010年批準設置稅務碩士專業學位。bevictor伟德官网成為全國第一批招收稅務專業碩士的學校。在培養目标上,秉承“為國而生、與國同行”的中财大精神,貫徹“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培養“國内一流、走向國際”的稅務高層次人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緻力于培養具有較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紮實經濟理論素養,系統掌握現代稅收理論、實務與管理技能,具備綜合運用稅收、會計、法律和科學技術知識解決國内、國際複雜稅務問題的能力,具有國際前瞻視野的複合型稅務精英人才。

在培養方案上,本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嚴格遵循教指委發布的培養方案編制指引,秉承“以學生為中心、深度開放、創新引領、實踐驅動”的設計理念,實施模塊化課程體系,培養人文科學素養、法律制度水平、專業知識技能、數字智能技術、邏輯思維等核心能力。本專業學位點具有一流的稅務專業教學師資,全職任課教師專業知識深厚,聘請财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會計師事務所、大型跨國公司等職業精英作為校外導師,采取集體培養與個人負責相結合的指導方式,為學生提供專業性指導。2020-2021年,經校内外導師範圍内讨論後,完成一次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完善并與時俱進。案例教學比例逐年增加,開設專門的案例寫作課程,設立“稅務經濟大講堂”,邀請知名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前來授課,增加國際交換機會和海外學者系列講座,開闊學生視野。

2)研究生導師隊伍總體狀況

本專業共有研究生導師61人,其中校内導師28人,校外導師33人,校内導師生師比為5.32,校外導師生師比為4.03。研究生導師學曆和水平均高,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26名,在稅務管理、稅務籌劃、國際稅收各個方向都有學術帶頭人,專任教師大部分都有注冊稅務師、稅務咨詢師、稅務會計師、律師等實務資格。


2.人才培養情況

1)研究生招生與畢業就業情況

2020年稅專業碩士招生人數為81人,在讀人數共計144人,截止2021年6月畢業人數為61人,授予學位61人,就業率100%。就業單位以國有企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稅務中介機構為主,獲得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2)課程建設與教學成果

課程體系完整,按照基本技能訓練、專業素養訓練和綜合創新訓練三個層級打造課程體系,涵蓋稅務管理、稅務籌劃與國際稅務三個方向,開設《中國稅收制度與實務》《國際稅收理論與實務》《稅收籌劃理論與實務》《稅務會計》《納稅評估》《國際稅收籌劃》等多門“立體化-貫穿式”專業課程,專門開設《稅收專業論文與案例寫作研究》課程,通過大量案例開發研究的教學示例,指導學生開展案例研究與寫作,成效顯著。多位學生在全國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首都高校稅務案例大賽、bevictor伟德官网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大賽中獲獎。

3)教育教學改革開展及獲獎

以教育教學改革為契機,推進稅收專業教育質量提升。4個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獲得北京市立項,其中《全球财經治理變革下的一流财稅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20年獲得北京市立項。以教書育人為傳承,培育業務精湛、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先後有5位教師入選北京市教學名師,獲得“北京市先進育人團隊”和“國家級教學團隊”稱号。

4)代表性研究生獲獎情況

2020-2021學年期間,鄧明歡、孟原、海英獲得國家獎學金。聚焦“稅制改革”、“數字經濟”等話題開展案例研究,2020年況琳同學和鞠孟原同學獲得首都高校稅務案例大賽三等獎,郭海英同學獲得第三屆稅務碩士專業學位案例大賽三等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案例、論文比賽,2020-2021年期間獲得第三屆全國稅務碩士案例大賽三等獎、第三屆首都高校稅務案例大賽二等獎、bevictor伟德官网第二十屆挑戰杯學術論文競賽三等獎等多個獎項。

5)學位授予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情況

學科點建立完整的學位論文管理制度,在開題、預答辯、答辯、論文指導及論文的類型、形式、内容等方面做出細緻規定。所有論文符合《bevictor伟德官网稅務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及格式的規定》的有關要求,格式規範、内容充實;論文開題、預答辯、答辯管理規範,具有完整的記錄。為保證論文質量,2021年,所有的稅務碩士論文均通過不端行為檢測,均采取匿名評閱方式,抽查合格率100%。本專業學位學生學位論文中2篇獲評全國稅務碩士優秀學位論文獎項,9篇獲評校級優秀學位論文。

6)思政教育情況

本專業學位堅持貫徹“三全育人”,發揮黨員、基層黨組織先進性和群團的社會責任,注重思政隊伍建設,發揮優秀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傳承先輩精神,弘揚家國情懷。實踐理論相結合,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稅務專業課程的教學當中,助力黨建穩開展。在思政隊伍建設、實踐育人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2020級稅務專碩李曉榮同志獲優秀學生黨員标兵稱号;2020年姜愛華老師獲評“北京市先進工作者”;2020年11月6日,由校黨委宣傳部牽頭,聯合财稅學院等單位排演的大師劇《姜維壯》在我校首演,诠釋“财經黃埔人”的使命與擔當,引起學界熱烈反響。


3.師資隊伍建設

1)師德師風建設情況

本專業學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bevictor伟德官网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文件為基礎,制定和完善了關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意見等60餘項制度,将師德師風作為學院日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實行一票否決,近10年沒有出現一例違反師德師風事項。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教育管理黨員和宣傳引導師生的戰鬥堡壘作用,梳理師德師風的先進典型,發揮引領作用。

課程思政教改課題立項,建設成果得到“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2020年7月24日《推動思政課與專業課協同前行》)。2020年12月馬海濤老師作為總牽頭人成立财政部财稅改革研究專家工作室,學院多為稅收專業老師成為工作室固定專家。姜愛華老師獲得北京市先進工作者榮譽稱号,李貞老師獲得第十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号。

2)導師隊伍建設成果

學校和學院均制訂了導師聘任和管理、考核的制度,從聘用源頭嚴格篩選,并每年從師德師風、學生培養、專業指導全方位入手開設系列專題培訓課程和講座。注重“雙師型”導師隊伍建設,擁有注冊會計師和稅務師的“雙師型”教師8名,8名校内導師擁有稅務系統和企業工作或挂職經曆,占稅務專業教師比重50%以上,發揮了實務經驗豐富的實踐優勢。完善導師組研究生培養模式,政産學研相結合。

3)導師選拔與責任落實

遴選導師嚴格按照學校文件要求進行,在學院例會、一些專項會議以及一年一度的校外導師見面會上進行導師培訓,壓實導師責任。每年通過教指委的稅務專碩導師培訓,提升專業老師的授課能力專業素養。


4.科學研究

我院稅務專業已建成為國際影響力較強、國内一流的稅務學科,并成為在國内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稅務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稅務基礎理論研究基地、稅收政策研究中心和稅務咨詢服務中心。

1)科研獲獎、立項和發表情況

2020~2021年,我院在稅收研究方向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2020-2021中國稅收發展報告》發布,報告分析了全球主要國家的數字經濟發展狀況、稅收挑戰的主要表現以及國際上應對數字經濟的單邊和多邊稅收方案,并探讨了我國未來稅收優化的方向。2021年12月4日,我院召開“數字經濟發展與國際稅收變革”研讨暨《2020-2021中國稅收發展報告》發布會,會議邀請了該領域的多位專家進行了精彩點評和分享,共240餘人線上參會,央廣網等媒體同步報道。

2020~2021年,我院共發表與稅收相關的AA論文4篇。學院教師論文《增值稅的價格效應》(樊勇,姜辛)榮獲中國稅收學術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論文《BEPS多邊公約與我國雙邊稅收協定》(何楊,孟曉雨,劉曦琳)榮獲鄧子基國際稅收論文獎二等獎。

2021年,樊勇和劉明主編的《稅收學前沿文獻導讀》,何楊主編的《财政學前沿文獻導讀》出版。

2)科研平台建設

學院共有九個稅收方向的科研機構,即财政稅收研究所、稅收公共政策研究所、稅法研究中心、企業稅務研究中心、稅收籌劃與法律研究中心、國際稅收研究中心、稅收教育研究所、稅務管理研究中心、互聯網+财稅研究中心。2021年各個科研機構圍繞自身定位,積極開展工作,在學術研究、社會咨詢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3)國内外學術影響力情況

财稅學院克服疫情困難,圍繞“雙一流”學科建設,利用“财稅論壇”平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了兩門高端外專課程,21場“财稅論壇”高端外專講座或研讨、5場“稅務經濟大講堂”。

這些講座項目專家學術水平高,學術影響力大,為我院師生積極産出高質量學術成果,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學術訓練(學術發表、參加學術會議、中外聯合培養等)情況等

圍繞“互聯網+”背景下稅收生态、稅收與大氣污染治理、平台經濟稅收治理等重要議題,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間學生發表論文10餘篇于《稅務研究》《國際稅收》等知名學術期刊。師生合作的學術論文在國際會議參會,張金晶和陳勇成于2020年12月赴2020全歐(12屆)/全英(31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參會報告研究成果。陳勇成同學報告了論文“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Taxpayers”,張金晶同學報告了論文“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ax Structure on Urban Innovation: Based on Panel Data Analysis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作為CEA(英國)旗下的主要的學術組織,CEA(歐洲)是全英中國經濟學會在歐洲的重要擴展和延伸,有較高國際學術聲譽。


5.社會服務

本專業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國内最早建立的稅務人才培養基地,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為支撐、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培養為使命,在強化課程質量提升及其社會輻射的同時,在智庫建設、成果轉化、服務社會等各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智庫建設上,在當前稅制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學院的房地産稅制、大數據财稅已經成為學院學科發展的發力點。其中,“中國房地産稅制研究課題組”于2011年成立,并逐步成為立足bevictor伟德官网的國際化研究團隊。目前,課題組由bevictor伟德官网馬海濤教授和西拉丘斯大學的侯一麟教授聯袂任課題組長,成員包括bevictor伟德官网和複旦大學的中青年教師。經過國際化團隊多來的努力,課題組的系列研究有了非常大的影響。在房地産稅研究領域,課題組積極發出中财聲音、提交中财方案,已經樹立了中财地位。

在成果轉化上,2020年,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批示我校bevictor伟德官网樊勇教授的署名文章《首次個稅年度彙算:彰顯國家稅收治理能力》。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向我校發來感謝信。白彥鋒教授做客财政部“财政大講堂”,圍繞“疫情沖擊下的我國财政改革”主題進行了專題講座。李燕教授受聘擔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預算監督顧問以及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順義區人大預算監督顧問,經常就北京市預算績效管理接受訪談、咨詢。這些都極大地提升了學科影響力。

在服務社會上,承接全國人大、國家發改委、财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橫向課題二十餘項,收獲好評。此外,學院已經與中科金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在團隊、技術、數據資源等方面尋求外部支持的同時,也為中科金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稅務業務咨詢服務。與公安部經偵局财稅處建立了初步合作意向,即通過大數據财稅識别諸如“空殼”公司、“暴利虛開”公司、“騙取出口退稅”公司、“高危”公司、“經營異常”公司等經濟犯罪,為打擊罪犯、發現新型犯罪手法提供了業務支持。


二.學位授權點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稅務專碩在評估年度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也充分認識到,面對新形勢下的發展創新任務,稅務專碩培養的中長期規劃與建設等方面尚還有努力的空間。

本專業研究生的所有學位論文都進行不端行為檢測和匿名評審,北京市在2021年3月抽檢了學院2020年畢業的學生論文,抽檢100%合格。但從每年學生的畢業論文答辯看,少數論文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1.論文選題沒有偏實務和應用。本專業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應緊扣稅制改革熱點、難點以及現實稅收實務問題。

2.案例研究特色不突出。從論文選用的案例看,案例來源渠道有待豐富和拓展,案例類型需要進一步多元化,有些案例時間較為老舊。

3.論文整體嚴密性和規範性有待提高。有些論文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對策之間的對應關系比較松散,在每一個環節的邏輯起點、定義都不夠嚴密,研究問題缺乏足夠的分析和證明,學術規範性需要進一步強化。


三.改進措施

稅務專碩在學生學習、就業選擇、與校外導師交流、課程建設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制度建設,形成有效的事業發展激勵機制。未來一年重點圍繞“雙一流”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等中心環節,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以高質量研究和标志性成果積累為引領,努力争取一流學科建設的新成績。具體發展目标包括:在生源質量、代表性研究生獲獎、學位授予質量保障方面要比去年上一個台階,校外導師來源、授課方式更加多元化,深化協同育人機制、有效集聚教師的凝聚力和參與度,紮實做好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保障措施如下:

1.充分發揮首都區位優勢,積極踐行“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為稅務專碩注入新活力。一方面,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态勢,積極與在京的科技前沿企業建立“校外課堂”、“實踐基地”。既能讓在校師生在宏觀上把握經濟新業态對我國稅制的沖擊,在微觀上了解稅收征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确立科學研究的問題導向意識,又能讓用人單位通過訂制化的培訓資源和工作指導,給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工作機會,深化産教融合。另一方面,把财政部、國稅總局、稅務局工作人員、稅務事務所合夥人以及企業人士請進校園、走近課堂,為研究生指點專業知識和實務經驗。

2.推進課程方案和培養模式改革,完善協同育人機制。該舉措同時從導師和學生兩方面着手,重點解決師生溝通不暢問題。一方面,優化“校外導師案例課”、“導師見面會”的關鍵培養環節,藉此拉近校外導師和學生的距離。另一方面,投入資金改善學生學習實踐條件,引導學生和校外導師主動交流、研讨,鼓勵和支持研究生進行案例研究。

3.建立課程為主的教學研讨機制,緊跟時代發展,打造面向市場、面向應用的“金課”;學院組織聽課、評課制度,邀請教學名師、老教師對年輕老師進行教學現場零距離指導;定期展開有關稅務專碩培養的總結和大讨論。

4.完善、細化“稅收專碩研究生論文”規章,增加入學“警示”教育、論文選題講座、論文規範指導講座等“事前”、“事中”環節,以保障畢業論文的質量。

5.優化學院網站和公衆号,加強專碩過程培養的宣傳,通過宣傳高質量的稅務專碩講座、賽事活動、實習基地實踐心得等,提高學院稅務專碩培養的品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