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我院舉辦第4期稅務專業碩士案例研讨,此次案例研讨主要以“軟件銷售”和“黃金租賃”兩個稽查案例為研讨對象,探讨了“稅務稽查中的稅法适用性”問題。
此次案例研讨,邀請了北京市國家稅務局的史玉峰老師。史玉峰老師是北京市國稅系統的首批業務骨幹,有着豐富的稅務稽查一線實戰經驗。由于現行稅制主要建立在民事交易活動基礎上,要探讨對于一項交易或交易組合如何适用稅法,其先決條件是對交易的民事性質做出準确的判斷。當前普遍存在以合法形式掩蓋交易實質以圖避稅的不當稅收籌劃,這是重大的籌劃漏洞和風險來源。在這種現實背景下,稅法的适用性分析就變得尤為重要。基于此,史玉峰老師先是對稅法的适用性進行了理論上的分析,并且詳細地介紹了稅法适用問題上的三段論方法。随後,又從理論分析延伸到在實踐中的運用。
在案例分析中,史老師先介紹了“黃金租賃”案例。在這一案例中,假設A企業從B銀行處租入一定量的黃金,租賃後加工成首飾出售給C消費者,一年後,A企業再歸還B銀行等量的黃金以及額外的“租金”。史老師認為,在所謂的“黃金租賃”業務中,黃金的所有權實質上已經發生了轉移,因此這一業務的實質是借貸業務,因此應按照借貸業務來繳納增值稅。在印花稅方面,這一業務簽訂的是借貸合同,但并不是借款行為,因此不能按照借款合同繳納印花稅。接着,史老師分析了我國目前存在的稅收優惠濫用的問題,他認為,稅收優惠的廣泛存在,人為地造成了市場競争的不平衡,大型巨頭企業濫用稅收優惠會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在此基礎上,史玉峰老師又以網遊公司為例向我們介紹了“軟件銷售”的案例,分析了在實踐中,該公司如何濫用稅收優惠進行避稅,以及在稅務稽查中應該如何處理此類問題。
通過對以上兩個案例的分析,大家認識到,不管是稅務機關還是納稅人和稅務中介機構,稅法适用性問題是判定納稅義務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存在争議的地方,遵循正确的思維方法,才能對各種棘手的稅務問題做出正确的判定。史玉峰認為,适用稅法需要回到交易參與方在交易中的權利義務結構本身,要遵循“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進而判定應當适用的稅法規則和确定納稅義務的金額以及發生時間。僅僅熟知稅收的相關法律和規定時遠遠不夠的,真正的稅務精英必須要能在實踐中發掘業務的實質,根據實質分析選擇适用的稅法,做出正确的判斷。
通過對稅務稽查實踐中的真實案例的學習,同學們表示,對稅法适用性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日後的學生和工作中都會更加關注業務的本質,從本質出發找到适用的稅法,做出正确的判斷。
bevictor伟德官网李貞教授、汪昊副教授、趙濤副教授參加了本期案例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