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号,bevictor伟德官网開展了本學期研究生導師組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白彥鋒老師、汪昊老師、楊龍見老師、葛岩老師和陳宇老師以及十餘位财政、稅收學專業的研究生。本次活動的主要内容有:(1)白老師分享最新的研究和思考;(2)上學期未參加過展示的同學展示論文;(3)各研究生簡單彙報假期的學習狀況以及展望本學期的學習安排。
首先,汪昊老師簡單介紹了青年科研創新團隊計劃的課題——深化财稅改革的效果評估與方案預測。本課題通過運用相關計量模型來對現有的方案進行評價并提出相應地政策建議。然後白老師對此提出了建議,認為可以把研究課題的範圍進一步細化,以免面面俱到,缺乏研究深度。
随後,白老師簡介紹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對一些問題的思考,主要内容有以下三方面:(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财政理論的發展演變過程。通過閱讀和研究,白老師發現越是強勢的部門在财政支出方面表現得越積極,如發改委;而财政部門的工作越來越難以推進落實,财政部門的工作不好做。白老師認為财政的本質就是政府施政,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财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一體兩面的關系。期間白老師也提出了兩個财政學的專業名詞:公地(共)悲劇(是一種涉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對資源分配有所沖突的社會陷阱)和逆公地悲劇(是指如果多個人都對某種産權具有排他性産權,并利用這個權利對資源使用者進行數量抽成,則會導緻資源的使用不足和福利損失);(2)财政管理方面的問題研究。白老師認為國企雖然效率低下,但是也有其與生俱來的制度優勢:即相對缺乏逃避繳納稅款的積極性,具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财政管理的兩個主要方面就是财政部門與其他中央部門的“橫向關系”處理以及中央與地方的縱向财政關系的處理。而且白老師發現社會經濟發展金融化、網絡化、數字化趨勢明顯,從科斯的明晰産權逐漸轉向共有産權,如OFO和摩拜單車的出現和興起。(3)企業所得改革。白老師發現稅收法定原則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本質上存在的矛盾。而且降低企業所得稅的稅負與稅率不是一回事,降低稅率不一定降低稅負,因為降低稅率可能擴大稅基,從而使得宏觀稅負未必降低。我國未來的企業所得稅改革不應該僅僅考慮國際間的稅收競争,而應該立足于我國國情,從實際出發,不能被國際稅收競争牽着牛鼻子走。最新版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内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後三年内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該項規定對于刺激企業的公益性捐贈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陳宇老師談到了之前引起廣泛關注的死亡稅率問題。陳老師發現死亡稅率的統計口徑不僅僅包括稅收,還包括企業的行政收費以及物流、電力等其他成本,如果僅考慮稅收,我國的稅負可能不是那麼高。對于該問題具體可以查看世界銀行和普華永道的報告,陳老師提醒在閱讀報告的時候一定注意統計口徑的問題。
楊龍見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政府的稅費收入差距為什麼這麼大?經過研究,楊老師發現政府稅費收入差距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于稅收收入的分成,因為稅收一部分要上交中央,而收取的費用全部屬于地方,所以地方有擴大收費的内在沖動,而缺少征稅的内在動力。
葛岩老師提到了二孩政策與稅收的問題,并且闡述了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在征收時會考慮家庭人口等因素,孩子多的家庭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可以進行更多的專項扣除,從而可以部分起到促進生育的作用。
然後,邱赫、于棠子、左佳禾三位同學進行了論文展示。邱赫同學的展示是:我國财政社會保障支出水平分析。文章從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數據與結論以及政策建議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文章數據詳實,結構合理。于棠子同學介紹的是區域國際公共産品的供給:以湄公河流域安全治理為例。文章框架如下:區域公共産品概述、湄公河流域安全治理的複雜性、完善湄公河流域區域公共産品的供給機制。白老師點評認為該文章的主題比較宏觀,缺乏具體微觀的數據支撐,可以适當地縮小研究範圍。左佳禾同學的論文主題是:黑龍江省城鄉統籌發展的财政政策研究。該文章包括文獻綜述、科學内涵、博弈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政策建議。
最後,各位同學簡單介紹了以下每個人的假期研究學習狀況,并分享了一下本學期的安排以及畢業論文的選題思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