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中财-鵬元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邀請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孫潔研究員,舉辦了PPP理論、政策與實踐學術講座。财稅學院部分教師、研究生,以及中财-鵬元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和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的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講座。講座由中财-鵬元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教授主持。
孫潔研究員圍繞PPP的概念、特點、核心要素、基本結構、及理論基礎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全面深刻地講解。
孫潔研究員指出,PPP的實質是指政府公共部門與民營部門合作過程中,讓非公共部門所掌握的資源參與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從而實現政府公共部門的職能,同時,也為民營部門帶來利益。通過這種合作和管理過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當滿足私人部門投資營利目标的同時,為社會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關于PPP的定義,孫潔研究員指出,PPP模式是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社會資本通常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過“使用者付費”及必要的“政府付費”獲得合理投資回報,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以保證公共利益最大化。孫潔研究員進一步指出,在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下,PPP被賦予新的含義,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這裡的社會資本不僅包括私營企業,還包括央企和國有企業。
針對PPP模式的特點,孫潔研究員談到,我國PPP模式具有多樣性、複雜性、長期性特點。從多樣性特點看,孫潔研究員認為我國PPP是一系列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總稱,它包括BOT、TOT、TBT、ROT等諸多形式。其中,BOT和TOT在我國被廣泛采用,而BOO模式在現實中很少使用。從複雜性特點看,孫潔研究員指出 PPP 項目的未來可預測、不可預測、可控制、不可控制等風險交織在一起,其運作時間長、風險大,并且牽扯的合同對象較多,這很難實現完備的合同約束,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因而PPP 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從長期性特點看,一般來講,PPP 項目多數為基礎設施項目,而基礎設施項目生命周期短則幾十年,長則上百年,因而PPP 項目合同期限多數在二、 三十年以上。
在PPP的核心要素方面,孫潔研究員指出以下四點核心原則:一是PPP要具備夥伴關系。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合作的原則是平等,同時,平等又是合作的基礎,可以說沒平等就沒有合作,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夥伴關系。二是PPP要具有合理化的風險分擔原則。任何 PPP 項目必然是公共投資項目,它涉及到公衆的利益,如果參與方沒有能力承擔這個風險,政府是不允許該參與方來承擔的,因為如果一旦投資失敗,公衆利益就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在 PPP 項目的風險分配上,應當遵循 “最适宜承擔風險的一方承擔風險” 的分配原則。三是PPP要具有收益可調節原則。孫潔研究員指出要建立對社會資本收益的調節機制,既要确保社會資本盈利,也要做到社會資本不暴力。四是政府要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政府可以參股項目公司,但持股比例要小于50%。并且,政府要确保PPP項目在陽光下運作,做好相關文件披露及信息公開工作,加強社會公衆對PPP項目的監督。
在PPP的結構方面,孫潔研究員詳細闡述了PPP的基本結構。政府首先選擇一個合作夥伴,由合作夥伴設立一個項目公司(SPV),政府可以在這個項目公司中持股,當然也可以不持股,一旦政府決定持股,其比例不能超過 50%(我國當前政策規定)。政府公共部門與項目公司簽訂一個合同,這個合同稱為 PPP 合同。同時,由 PPP 項目公司負責融資、建設、運營。
孫潔研究員進一步指出PPP的參與方包括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其中公共部門包含各級政府、政府職能部門及各個執行部門;私營部門包括投資方、融資方、建設方、運營方、設計方及第三方咨詢。
在PPP的基礎理論方面,孫潔研究員提出公共産品理論和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博弈論,是PPP的基礎理論體系。指出隻有涉及公衆利益的公共投資項目,才能适用PPP模式,因而,公共産品為PPP的發展和運用提供了現實基礎,同時公共産品理論也為PPP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孫潔研究員認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雙方合作有利于互補共赢,合作各方可以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有力的結果,從而實現社會整體利益最大化,這為PPP的産生和發展提供了又一理論基礎。
最後,中财-鵬元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進行了總結,感謝孫潔研究員的精彩演講和對研究所工作長期以來的大力支持,并希望能夠一如既往地開展學術交流和探讨,共同促進我國财政投融資研究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