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由bevictor伟德官网中财-鵬元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中國财政學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bevictor伟德官网财稅學院合辦,bevictor伟德官网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協辦的“2017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國際研讨會”在bevictor伟德官网學術會堂隆重舉行。來自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荷蘭Erasmus大學、日本東洋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國家發改委、中國财政學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江蘇現代集團、東北财經大學、安徽财經大學、新疆财經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多位實務界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以及bevictor伟德官网财稅學院師生80餘人參與了本次研讨會。本次會議也是“2017 年度bevictor伟德官网國際會議引智項目(項目編号GJHY20170006)。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裁贲悅、副總裁兼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張忠紅出席會議,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李慧傑以及研究發展部其他研究人員參加了研讨會。
研讨會開幕式和專家發言由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院院長兼研究所所長馬海濤教授、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教授分别主持,國家發改委财金司陳洪宛副司長、bevictor伟德官网副校長李俊生教授、中國财政學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王朝才研究員以及鵬元公司贲悅總裁分别作了開幕緻辭。
研究所所長馬海濤教授首先介紹了參加會議的主要領導、專家、學者,并對專家們出席此次研讨會表示歡迎和感謝。
陳洪宛副司長簡要介紹了國家發改委在基礎設施投融資方面的工作,并結合國家發改委推進的工作對投融資體制提出幾點建議:第一,要充分利用各類市場化融資工具,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指出要利用好企業債券,2016年企業債券規模是8000多億,主要投向交通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地下綜合管廊等“補短闆”領域。目前已推出9個專項債券以及項目收益債、可續期債券等,正在積極研究新的品種。其次是積極推動政府出資産業投資基金發展,通過政府資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新的經濟增長點領域,未來将更加注重發揮産業基金的引導和放大作用。最後指出未來将加大PPP典型案例推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PPP項目落地和做好實務操作培訓。第二,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創新投融資方式,促進基礎設施聯通,并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與人民币對外投融資具有協同關系。第三,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信用檔案和信用信息共享,強化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鼓勵更多第三方征信機構加入,共同為基礎設施投融資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李俊生副校長主要談論當前PPP發展需要關注的問題。首先,指出本輪PPP從2014年開始正式啟動,在此之前有許多類PPP的項目。近3年的發展中,PPP項目中社會資本主要是國有企業在參與,民間資本參與度過低的問題引起政府、業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政府也推出一系列措施吸引民間資本,目前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理性化、規範化的時代。其次,李校長指出目前PPP模式正由單個項目向區域開發模式轉變,變的更多元化。并指出兩個方面的挑戰:第一個是政府的身份問題,在PPP項目中應當和社會資本是平等關系,而非傳統理論的對立關系,在這種關系前提下政府才有可能以一個市場行為者的身份和民間資本進行合作和談判,而不是一個管制者、調控者的角度去實現市場對資源的配置。目前我國人大正在研究 “公平競争法”,将會把政府納入到公平競争的法律框架範圍之内去約束政府,一旦出台,就要求政府與市場企業處于一個平等地位來進行合作,政府與市場企業對立、處于不公平地位的情況将得到改變。第二個挑戰是如何确立區域開發模式下,社會資本的盈利模式,是否與地方政府财力相挂鈎,采用什麼樣的模式值得探讨。比如,華夏幸福的模式,即與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綁定,然後通過财政收入的增量來解決它的盈利問題。
王朝才研究員代表主辦方之一,對參與嘉賓表示歡迎,同時指出本次會議主題的重要意義,希望能夠借助這次研讨會,各位專家分享一些各自的研究成果,以及美國、日本、荷蘭等國際成熟經驗借鑒,為今後政府投融資改革提供更廣泛的思路。
鵬元公司總裁贲悅首先對研究所精心準備此次國際研讨會表示感謝,并代表公司對專家們參加此次會議表示歡迎和感謝。随後,贲悅總裁介紹了公司和研究所近年業務發展的合作情況,肯定了研究所過去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對于此次國際研讨會的主題“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贲悅總裁指出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摸索,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逐漸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投融資模式,其中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作為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創新,對地方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推動城鎮化進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地方融資平台債務規模快速上升,債務風險和财政風險也迅速累積,亟需改革和完善。因此,中央修改《預算法》放開省級政府發債,同時大力推廣使用PPP模式,不斷規範地方政府融資。就現階段來看,在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與完善,這就需要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專家、學者們共同努力,大家一起探讨,共同獻計獻策,這也是舉辦此次國際研讨會的目的。最後,贲悅總裁表示公司在未來的合作中仍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所的工作。
在第二階段的嘉賓發言中,來自不同國家、學校、企業的專家闡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探讨交流了最新的學術問題。會議由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教授主持。
荷蘭Erasmus大學M.Peter van der Hoek教授對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預算赤字占比低于GDP的3%和公共債務占比低于GDP的60%”的财政标準進行了重新思考,并結合荷蘭的實踐從兩個角度分析了這兩個标準的不合理性:首先,從周期理論看,在經濟周期和政治周期并存時,一個民主社會中通常經濟決策和政治決策是順周期的,而不是逆周期,這從經濟學角度來講這并不合理,但是從政治學角度來講,政治家們希望通過這樣做來達到被再次選舉。從曆史數據看,許多國家都曾超過這兩個限制,比如在1999-2015年之間就有165次打破了“預算赤字不能低于GDP3%”的标準,其中,法國有11次,德國有5次。其次,從人口學和社會學角度看,尤其是對于老齡化國家,公共債務不僅要投資于私人企業,還有公共部門,從這個角度來講“公共債務占比低于GDP的60%”的标準有些低,他認為可以提高到80%。從荷蘭在經濟危機中政府的表現看,政治家們并沒有增加支出,因為這可能導緻比較貧窮的人或者普通的人,更多的依靠社會的保障和社會救助,不利于整個人力資本的發展。綜合考慮,他認為應該重新考慮整個标準,尤其對老齡化社會來講,還考慮國家的人口情況,這可能比單從經濟學角度考慮更有利。
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David Merriman教授以美國達拉斯為例,對稅收增量融資(Tax Increment Financing,簡稱TIF)進行了觀點分享。首先,他介紹了TIF的理論基礎和概念。TIF是以财産稅的制度為理論基礎,因為美國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财産稅。所謂TIF,是指利用未來的增量财産稅補貼現期項目的資金需求。它先于某個時點在項目區域裡建立一個TIF區,将區域内土地或房屋的價值作為稅基,未來在這個基礎上的增量将歸屬TIF區管理局,用于支持項目開發。其次,他指出TIF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政府的公共投資能投改善社區環境,從而吸引更多私人資本并提升社區的房産價值,進而獲得更多的财産稅,更好的補貼初始的公共投資,即實現一種自我融資的閉環,實現雙赢。最後,他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對比對象,TIF實施效果的評估尚沒有得出一個确切的結論,但未來将繼續探索合理的比較對象和方式,比如将一個輕軌系統用TIF改造的和沒有用TIF改造進行比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于安教授主要分享了自己對PPP法律基礎的研究。首先,于安教授認為對于PPP來說,如果要私人投資參與,需要相關法律來保護,需要政府遵守承諾,保持誠信。當前讨論PPP參與者權利的保護是對一個不确定性問題的不确定讨論。因為如果承諾本身是不具有法律基礎,就不可能通過整個國家系統來保障這種承諾的如期實現,而當前PPP立法正是缺席的。其次,介紹了當前PPP的法律基礎。2015年頒布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是目前法律效力較強的文件,但從實踐來看,當前PPP項目當事人都盡量規避特許經營,在出現問題争端時更多的采用仲裁而不是行政訴訟,于安教授認為這可能是基于兩個原因,一是仲裁更多地考慮當事人簽訂合同時的利益保護,而行政訴訟更多的考慮到第三方公衆利益。二是仲裁從2004年後已經成為中國在處理私人進入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的一個慣性。如何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是中國亟待解決的問題。再次,當期PPP中政府的履約能力和責任缺乏法律基礎,于安教授指出要先确定政府的法人地位才能承擔有限責任,解決履約能力問題,否則,就幾乎等同于以整個政府信譽來承擔無限責任。最後,于安教授指出要加中央和地方事權與财權的改革,推進立法來解決出現的問題。
财政部财政科學院趙全厚研究員主要論述了PPP項目融資中出現的問題和挑戰:第一,對社會資本的定義過于寬泛,現在既包括私人資本又包括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将會涉及未來股權融資問題和政府償債問題。第二,本應是股權融資的PPP項目中摻雜有債務融資的問題,比如單個項目及PPP引導基金中“明股實債”的現象,這就有可能導緻合作中社會資本提高效率和質量的動力不足,無法實現真正的提質增效,同時由于基金中雙方身份不确定,會使得未來SPV公司在市場上交易或者股權退出時面臨問題。第三,當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從單一項目走向PPP基金合作時,如何進行篩選項目,這個篩選機制可能跟社會資本和政府合作形成的社會性項目公司之間是有差異的。此外,趙全厚指出對于政府支出責任屬性的認定、财政承受能力問題的解決,股權融資的空間大小、未來社會資本退出問題上,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和面臨的挑戰。
日本東洋大學川崎一泰教授對日本基礎設施投資現狀以及PPP的發展和演變進行介紹。首先,介紹了日本基礎設施建設的興起、發展和現狀。川崎教授指出政府資金緊張和更新投資的需求推動了日本PPP的發展:一方面,财政支出數據顯示日本在高速經濟發展時期和九十年代的公共投資較大,2000年之後由于财政資金緊張而急劇下滑。另一方面,高速經濟發展時期建立的基礎設施面臨老化,亟需更新維護。其次,介紹日本PPP項目推進方式,即PFI法的産生和其應用。川崎教授指出PFI法中明确規定了PFI的初始目标是為國民提供低廉的、良好的服務,确保提供這些服務時使國民經濟得以健康發展。從PFI應用形式看主要有三種,分别是購買服務型、獨立核算型和混合型。政府購買型是公共部門和SPC公司通過簽約的形式,由SPC公司為公民提供服務,SPC公司直接從政府獲得服務費用。獨立核算型是由政府和SPC簽約,但是最終是SPC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同時有收取服務費。而混合型是上述兩種形式的混合應用。其中獨立核算更有利于吸引社會資本,而日本目前以政府購買為主。最後,介紹了日本公共投資的最新動向。指出最近日本比較推崇特許經營模式,同時也在根據不同情況探讨不同的合作方式。
江蘇現代集團丁伯康董事長主要分享了對中國PPP發展生态環境建設方面問題的研究。第一,丁伯康董事長指出PPP發展生态環境是指與PPP模式推進所相關的因素構成的一個複合系統,具體包括政策環境、法律環境、金融環境、信用環境以及市場環境,各因素之間既獨立存在又相互影響。從國内目前情況看,各個環節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政策的不銜接和相互之間的沖突、物有所值理念并沒有真正貫徹到PPP模式的實施中,許多社會資本以跑馬圈地,賭的心态和政府談合作;第二,丁伯康董事長強調了PPP模式要想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協調五個要素共同發展,才能營造良好的環境。第三,針對構建PPP發展生态環境提出具體的幾點建議,包括要加強PPP正确宣傳和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推進PPP當中的決定作用、堅持物有所值精神來提高PPP項目的投資和運營效率、重視中介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和職業道德問題、注意在進PPP過程當中處理好不同利益主體的關系。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趙志榮副教授從地方政府資本結構的優序理論的角度出發,分析中國地方政府融資的一些政治的邏輯,并介紹了中國PPP的發展狀況。從投融資優序理論的代理成本、信息不對稱、控制權三個方面角度,趙志榮副教授認為中國地方政府本身有動力債務優先于資金,且短期資金強于長期資金;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政府會非常強的債務導向;我國PPP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在資本融資市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場等多方博弈的結果,在地方政府缺少必要資金,且融資途徑缺乏時,PPP就會得到快速發展,一旦地方政府有了其他融資途徑,PPP發展則比較慢。因此,中國PPP發展可以總結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是PPP的前期探索階段,其背景就是地方政府缺錢;第二個階段是90年代到2000年,該階段PPP以BOT為特征,因為後來有了國債,其發展是先揚後抑;第三個階段是2000-2010年,該期間土地财政開始興旺,4萬億計劃也提供了大量的銀行貸款,PPP波動下行階段;第四個階段2010年後,是一飛沖天的階段,最大的原因是我們債務的風險已經積累到了一個非常大的程度,PPP熱情極高,但是特點是地方推出的項目很多,但是真正推進的并不多。最後趙志榮副教授認為PPP本身成本是高的,不應該把它作為單純的融資工具,隻有在PPP的運營成本節約遠遠超出它融資層面上的高成本之後,才可能達到真正的物有所值,希望能給PPP帶來一些冷思考。
bevictor伟德官网法學院曹富國對物有所值在PPP法中的地位問題進行了讨論。曹富國教授首先梳理了物有所值的定義,認為在傳統采購和PPP采購方式中它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一項評價制度,是對傳統政府采購的物有所值的參照,是一個比較的概念,因此,物有所值評價源于PPP的正當性内在的邏輯中,沒有物有所值評價就沒有PPP,追求更好的物有所值。接着介紹了各國(地區)PPP法中的物有所值制度的重要地位,認為物有所值評價是從傳統的公共采購法向PPP法轉化的基石,是促參法向PPP法轉化的一個重要标志。目前,大多數的現代的PPP法都已經或者正在确立物有所值評價,在OECD,有72%的國家已經在有關PPP法程序已經确立了這樣的制度,法國去年的PPP法改革中要進行類似物有所值的評價,韓國在2004年也由原促參法變為PPP法。最後他提出PPP立法的問題是如何更牢固,更全面地确立物有所值在PPP法中的重要位置,并建議從明确物有所值确立法的宗旨及原則,将物有所值評價作為PPP政府決策程序正當性的一部分并進行立法來方面來入手,由政策文件而非法律文件規定物有所值的價值技術是比較妥當的。
美國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王倩副教授分享了美國縣級基礎設施融資的情況,認為美國基礎設施基礎融資最後可能導緻地方政府破産。比如,奧巴馬州傑克縣,其最後因為下水道系統融資最終破産,從而成為底特律破産之前美國最大的政府破産案,最後不得不進行資産凍結來保護地方居民還能獲得基礎的公共服務。因此,需要使研究具有前瞻性和預測性。随後,王倩副教授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研究了地方政府債務負擔(debt burden),旨在分析影響地方政府債務水平的因素,計算合理的債務上限。一方面,她通過加利福尼亞州的數據建立模型測量債務負擔;另一方面,分析了債務收入比、人口、收入、稅收、轉移支付等因素如何影響債務負擔,并進一步提出“債務依賴指數”概念,指出高指數的國家應改革财政政策,否則高債務融資是不可持續的,而低指數的國家可以進一步開拓債務融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财政部中國财政科學研究員公共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陳少強研究員就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建設的問題研究進行了分享。認為當前PPP參與的社會方主要為國有企業,在中國這麼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它存在的法理基礎、邏輯基礎,有其合理性。從當前社會資本參與的比重看,民營資本占比36.6%,參與度不高,主要集中在水利建設,城鎮綜合開發等領域,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面臨着一些突出的問題。陳少強研究員從三個角度分析了民營企業參與度過低的原因:第一是公平問題,包括起點和融資渠道的不公平。他認為政府往往出于防範政治、社會、法律等風險的目的選擇國有企業;第二是效率問題,主要由于政府長期的慣性思維,對項目過度幹預,此外,合約條款中雙方關系、地位不清,都導緻SPV公司管理方面無法實現高效;第三,是法律問題,PPP立法的缺失導緻民營企業對自身權益保障問題的擔憂,增加了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信用違約時,民企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東北财經大學張海星教授基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的調研結果,對農業基礎設施PPP模式實現形式進行了讨論,探讨了農業作為一個弱質産業,與城市有什麼不同。張海星教授田東縣成功引入農業PPP主要有兩個重要的保障:一是田東縣建立了農村的産權管理體系,二是搭建了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村的産權管理體系的建設主要是在開展農村産權的确認工作和搭建了産權平台工作兩個方面,使得農戶得到了自己在集體所有制土地當中屬于他的份額,并且可以在産權交易中心進行農村産權交易或者抵押貸款。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的建立則是重點加強了信用體系,保險體系和擔保體系,降低了信用風險。張海星教授認為以上兩個條件是農業引入PPP的基本條件。最後張海星教授分析了田東縣民風鎮的香蕉标準園的案例,提出建立農業PPP示範區,提煉成功經驗;推廣田東縣農業一體化開發經驗,并給予更多的政策激勵;根據農村基礎設施的不同類别選擇差異化的融資方式;改革目前的地方債的限額管理方式,推動農業基礎設施的債券融資,增加專項債券發行,同時建立起風險預警機制;逐漸下放專項債券的發行權,以解決發行主體和使用主體對于地方債的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建議。
安徽财經大學楊彤博士對近年熱門的充電基礎設施供給進行研究,探索其PPP的發展模式。首先,楊彤博士介紹了充電基礎設施經營模式和相關政策,以及美國和日本的發展經驗;其次,楊彤博士認為由于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中存在着權責不清晰,還有運營主體單一,風險并存等問題,目前所采用的模式主要是債券和基金方式。最後,楊彤博士提出構建充電基礎設施中的PPP運行模式,設置PPP的動态運行模型,并列出了核心的關鍵因素,包括财政收支中PPP的額度控制,以及宏觀層面,談判層面,項目建成層面和風險管理層面的關鍵因素。
bevictor伟德官网姜愛華教授針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PPP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獻搜集,得到結論:第一,基礎設施加上基于基礎設施的服務等于公共服務;部分基礎設施是含在公共服務裡;全球關于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趨勢是非常相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相伴相生的關系;基礎設施是屬于公共服務等4個結論。第二,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和PPP的關系方面,姜愛華教授認為PPP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模式,是政府購買服務的重要模式,這個模式内涵了基礎服務設施和建設。最後,姜愛華教授提出,要以公共服務的視角來推進PPP下的基礎設施建設,重要的概念是要引入全生命周期的物有所值,其關鍵是看後期的整個運營,服務的提供,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内在要求。
會議最後,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白彥鋒教授做了會議總結。白院長表示,此次會議非常成功,指出政策和制度的改革,需要關注其發展原因和演變過程,以及不同利益主體相互之間的博弈。同時要結合當下與時俱進,未來地方政府投融資如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需要更透明的市場機制。
研究所作為鵬元公司和bevictor伟德官网産學研合作的重要平台,每年都會圍繞着地方财政投融資方面重大熱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并就研究内容舉辦1-2次學術研讨會。當下,政府債務風險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未來研究所将繼續圍繞着地方财政投融資、地方政府債務和信用風險控制展開研究,為我國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和信用體系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