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學院新聞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2017級稅務專業碩士進行案例展示(四)

發布時間:2018-01-12 浏覽次數:

   201818日上午,稅務專業碩士最後一次案例展示如期進行,此次有12 位同學展示了他們的學習成果。劉金科副教授對同學們的展示活動給予了指導。各位同學展示情況如下。
   

1.楊雪薇:《萬科收購廣國投資産包的土地增值稅籌劃》

今年房地産行業最熱的大事件非萬科巨資收購廣國投資産包莫屬。萬科551億元收購廣國投資産包使得萬科在廣州取得了大片土地,未來将如何進行開發與經營值得關注。而這其中産生的約315億元土地增值稅是所有稅務人所關注的對象。楊雪薇同學主要對這一案例中的土地增值稅問題提出了籌劃思路,并對後續開發房地産項目中的土地增值稅做了籌劃方法與适用性及風險分析,希望對萬科以及其他房地産開發企業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2.餘圓:《第三方支付機構沉澱資金涉稅分析》

2017年雙十一全網銷售額2539.7億元,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和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機構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沉澱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規模與日俱增,沉澱資金的金融和稅收問題也日益顯現。餘圓同學在闡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發展曆史和盈利模式、梳理我國關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和沉澱資金管理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選取支付寶為代表,通過支付寶2016-2017交易規模和餘額寶實收基金規模進行對比,測算出支付寶沉澱資金規模,繼而分析第三方沉澱資金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積極建議。

 

3.袁盼:《魔方公寓ABS稅收案例研究》

當金融創新的工具在房地産行業展開試驗,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和市場創新下,我國稅收法律制度的适用性和稅收征管的嚴密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和考驗。袁盼同學以魔方公寓信托受益權資産支持專項計劃作為切入點,通過解構魔方公寓ABS項目的運行,從發起人資産轉讓、特殊目的機構發行證券、受托管理機構取得收益;各服務機構收取管理費;投資人取得資産收益,以及清算特殊目的實體這幾個主要的涉稅環節進行分析,研究目前稅收政策條件下我國對企業資産證券化的稅務處理問題。同時針對資産證券化稅務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要完善稅收法規體系,兼顧稅收政策的包容性和實踐性等政策建議。

 

4.張賽:《中聯重科跨境并購意大利CIFA公司稅案研究》

2008928日,中聯重科正式并購CIFA公司,通過建立“香港——盧森堡”的組織架構,不僅便于并購與風險控制,在稅收籌劃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張賽同學以該結構為切入點,結合并購過程中的利息支出與投資資産成本的稅前扣除、印花稅涉稅處理、股息彙回中國的稅務處理、股權轉讓的稅務處理、湖南希法的稅負分析與籌劃思路等具體細節,探讨中聯重科在此次并購中的涉稅問題、組織架構中可能面臨的稅務風險以及對稅務風險的防範控制措施。

 

5.張雪麒:《預約定價安排還會是跨國公司的避稅港嗎?》

随着各國稅務機關對跨國公司避稅行為調查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跨國公司的避稅模式逐漸浮出水面,預約定價安排作為一種更隐蔽、更可靠的方式成為跨國公司新的避稅港。但在BEPS行動計劃公布後,這樣的避稅安排還有效嗎?預約定價安排還會是跨國企業的避稅港嗎?張雪麒同學以荷蘭星巴克制造與荷蘭稅務機關簽訂的預約定價安排為基礎,分别從對荷蘭星巴克制造的定性、對可比利潤進行兩次調整的必要性、采購價格約定以及特許權使用費支付标準的合理性進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這一預約定價安排對星巴克集團整體避稅的效果。最後,她結合BEPS行動計劃以及64号公告,對我國“走出去”企業預約定價安排談簽中應注意的問題給出了建議。

 

6.張琪青:《T國稅局對Z公司轉讓定價管理案例研究》

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基于各國稅制差異的客觀環境利用轉讓定價實施避稅來實現其自身利潤最大化,這些行為嚴重損害我國的稅收利益。張琪青同學在T國稅局對Z公司轉讓定價反避稅調整管理的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現有轉讓定價反避稅理論基礎,借鑒國外經驗,得出提升轉讓定價反避稅水平的對策建議。

 

7.張楠:《CRS背景下離岸信托逃避稅問題研究——以某BVI信托為例》

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境内有大量富豪通過離岸信托轉移财産,逃避稅負。随着CRS正式落地,中國稅務機關将在2018930日前通過信息交換搜集到我國居民的海外金融資産信息。張楠同學以境内居民張勇(化名)設立的BVI信托為例,具體分析個人利用離岸信托逃避稅的關鍵安排;重點剖析CRS實現信息交換後,該離岸信托相關的信息披露義務和納稅義務;并根據現有的法律規定和未來的稅改趨勢,對該BVI信托安排面臨的風險進行警示,對合理地進行風險規避提出相應建議。

 

8.趙楊:《個人轉讓非上市X公司股權的所得稅研究》

趙楊同學通過一個典型案例,分析個人轉讓股權的涉稅問題。首先,文章闡述了研究個人轉讓股權的重要意義,詳細分析了個人轉讓股權的特點。然後,通過一個簡化的案例,介紹了稅務機關如何核算股權轉讓收入和股權原值,并且梳理了相關的政策法規。趙楊同學在“案例拓展”章節補充了案例背景,改編了相關适用條件,引進了投資方式(包括以非貨币性資産投資和認繳未實繳等情況)、盈餘積累轉增股本和支付方式中簽訂對賭協議等稅收征管中可能遇到的難題,分别從理論和實務兩個方面分析稅務處理辦法。最後,整理了個人股權轉讓現行政策存在的缺陷,并給出相關建議。

 

9.趙梓亦:《從“中信啟航”案例看我國房地産投資信托基金“啟航”的稅收困境》

趙梓亦同學的展示以房地産投資信托基金相關稅收政策為主體,分為以下四個部分:首先對REITs基本概念進行界定;第二部分結合中信啟航的案例,介紹了REITs産品設立的若幹環節;第三部分,就該産品經營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涉稅行為進行了細緻分析,提出當前我國REITs發展面臨相關法律法規缺失和重複征稅導緻的稅收負擔過重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在文章最後提出,首先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稅收方面逐步形成相關政策體系,明确納稅主體,堅持導管論和一次課稅原則,有針對性地給予REITs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我國REITs市場的有序建立和良好發展。

 

10.朱玥:《雙案例解析合夥制私募基金的涉稅問題》

由于有限合夥制基金分為平層基金和結構化基金兩種,因此朱玥同學對兩種結構各選一個案例——蘇甯雲商和東湖高新,對兩個架構以及各投資者的稅負情況進行詳細分析,然後在第二個案例的基礎上添加個人合夥人的條件對案例進行了延伸。最後結合兩個案例以及課稅基本原則對現有問題(比如基金投資的虧損彌補、雙層合夥結構的個人所得稅征收問題、以及超額收益究竟如何定性等等)提出了政策建議。

 

11.朱婷婷:《國投中魯重組“流産”案背後自然人股東所得稅待遇問題研究》

在我國鼓勵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背景下,企業重組作為一種有效的現代化資本運營手段,被越來越多創業成功的中小企業利用以拓展融資渠道,自然人股東參與企業重組的情況越來越普遍。朱婷婷同學以國投中魯重組“流産”案為切入點,全面梳理我國針對企業重組的所得稅政策,認為我國企業重組所得稅政策的不協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然人參與企業重組的積極性。最後朱婷婷同學基于經濟效率角度,提出在我國鼓勵企業重組的宏觀政策導向下,應對我國企業重組所得稅政策作出相應調整,賦予自然人适用特殊性稅務處理的選擇權,實現企業重組所得稅政策相協同。

 

12.祝赫:《河北宣工以“控股股東+PE”型并購基金跨境收購南非PMC涉稅研究》

當前中國正處于私募股權基金蓬勃發展,跨國并購基金比重越來越大的階段,如何更好的設計并購基金,使其稅負降低,經濟效益提高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祝赫同學分析了河北宣工以“控股股東+PE”型并購基金收購南非PMC公司的過程,對“募、投、管、退”四個階段分别進行稅收和非稅方面的考量,分析“控股股東+PE”型跨境并購基金的理論與涉稅理論。最後總結案例中得到的經驗,為我國企業設立基金進行跨境并購提出一些建議。

 


撰稿人:王思月李雨柔  審核:汪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