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 歲月如歌 不停進取 ——記我校财政1991級校友、世界衛生組織财務官于友群
發布時間:2024-11-08 浏覽次數:次
其實我本沒有所謂“人生信條”,隻是崇尚“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于友群
于友群校友,女,1991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學院(現bevictor伟德官网),就讀于國有資産管理專業。1995年畢業,紐約州立大學管理信息系統科學碩士和會計方向MBA。曾就職于北京市對外經貿控股公司,曾擔任一家港資财務軟件公司北京辦事處代理,殼牌石油中國有限公司财務經理。曾就職于德勤紐約,從事審計工作,現于世界衛生組織日内瓦總部擔任财務官。
在中财大讀書的四年時光中,她勤勤懇懇,努力向上,團結友愛,幫助同學,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上勇往直前的同時,也培養了堅韌不拔的意志,收獲了同窗情誼。畢業後,于友群校友經過多年的努力拼搏,最終成為了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員。
回想起在中财大的時光,于友群校友告訴我們,在中财大的四年,是她人生中充滿着歡樂的一段成長曆程,也是一段對她而言極為珍貴重要的奮鬥經曆。中财大給予她的,
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有能力的培養以及個性的發展。
因為大學生活的磨砺,她才能夠在職場上越走越遠,并且始終保持着出發時的初心,熱愛這份工作、這個行業,以積極的心态面對着事業上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當問到為什麼當初會選擇中财大的國資專業時,于友群校友告訴我們,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家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行各方面經濟體制、經濟環境改革的大背景下,她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以及當時的時代需求選定了經濟類專業。選擇中财大是因為于友群校友本身就是一個北京人,留京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在當時,中财大作為一個頗具特色的财經類專業學校,深深地吸引着她,也讓無數像她一樣想
為祖國的經濟事業奮鬥
的學子前赴後繼,在這裡邁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在八十年代末國資局成立不久的背景下,于友群校友認為國有資産管理專業有着明晰的前景。國資專業作為新興專業,綜合性很強,不僅要有會計、金融、經濟的基礎,還要有國有資産管理和評估的知識,不僅強調書本上的學習,更強調實際應用能力。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生活,于友群校友慢慢适應了在中财大的生活。對于中财大,她贊不絕口,抛開當時的學校基礎設施來看,
中财大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可以說是一流的财經類院校。
師資力量強悍,學生生源優秀,同學們都是當年全國各地的尖子生,有的甚至是省狀元,他們都選擇了中财大,聚集在這裡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當時的中财大,人才濟濟,不尚浮華。
于友群校友曾經在國資91班讀書,在這個班級裡,同學們團結互助,感覺就像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這種氛圍深深地感染了她。于友群校友還說,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進中财大的本來就是優秀的學子,大家齊聚一堂,雖然各有個性,但是彼此之間有着共同的精神聯系,
和他們一起成長的日子,真的讓于友群校友感覺很快樂,這樣的大學生活讓她懷念至今。于友群校友還特别地提到了當時的班主任馬海濤老師,當時研究生剛畢業的他,對于學生們可謂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同學們都很喜歡他。他和同學們的相處很融洽,師生一起努力,打造出了一個不一樣的暖心班級。
于友群校友說,在中财大的這四年裡,通過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同學之間的互助學習,她學到了豐富而有深度的專業知識,為自己進入相關領域打好基礎。至今,于友群校友依舊對中财大充滿着感激之情。她說,自己常常會回母校探望,看到母校如今的宏偉氣派,看到學校裡朝氣蓬勃的學弟學妹們,看到中财大如今的斐然成就,内心總是充滿着自豪與喜悅,深深為自己是中财大人而感到無比慶幸與驕傲。
在中财大打下紮實的專業基礎後,于友群校友滿懷信心地進入職場。最開始,她在一家港資财務軟件公司駐北京辦事處工作,憑借紮實的專業基礎獨當一面。後來,于友群校友随家庭遷居美國,選擇在紐約州立大學攻讀管理信息系統方向的科學碩士,和專修會計方向的MBA。她和我們介紹,
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是從信息角度研究怎樣得到适合的數據,這對她在會計領域、在整個經濟領域的發展都很有益處。
攻讀這兩個專業,使她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增加了她在職業規劃上的優勢。
談到在美國的學習過程,于友群校友說在美國學習很
注重團隊合作
,不管是自由組隊,還是老師指定分組,很多的項目都是在大家合作的前提下完成的。在合作過程中,隻有和隊友們達成很好的交流,才能夠保證項目如期完成。于友群校友很喜歡這樣的團隊合作,她認為這會是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機會,不隻是練口語,還可以吸取隊友的很多想法,學習他們看問題的角度。
拿到管理信息系統專業碩士學位和會計方向MBA後,她順利拿下了
德勤紐約
的offer。談到在德勤的工作經曆,于友群校友和我們分享到,有時會就審計方案與主管有一些不同的意見,這時候就需要和主管去交流,講清利弊,根據審計性質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案。她認為,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原則問題,當然要堅持;技術上的問題,如果自己認為是對的也可以有堅持的一面,積極地與同事、領導讨論和協調,選擇最适合項目的方案。當然在讨論的時候需要注意談話方式,在尊重的基礎上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對于技術性難題,她說道,經過培訓,如果能在一個崗位上做的話,原則上不會遇到很難的問題。有一些技術問題在百度、谷歌上搜索就可以找到相應答案,大家都可以解決。而真正的技術難題,是不會找到現成答案的,這時就需要和同事、主管讨論,
在團隊中大家暢所欲言,提出好的建議,共同去解決問題。
團隊中也會有技術能力非常強的同事,平時都可以向他們請教,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于友群校友告訴我們,
在職場範圍内,技術上有難題,總是可以通過向别人請教找到解決方法,關鍵還是要學會很好地與人溝通,達成一緻或者能找到比較好的折中方案。
談及加入世衛組織的原因,于友群校友展現出了她謙遜的一面。她認為自己能夠進入世衛這樣的國際大舞台都是“誤打誤撞”的,她講道,由于丈夫工作變動,她決定從美國遷居瑞士,雖然她可以調到德勤瑞士,但那裡規模較小,會有頻繁的出差等待着她。再次考慮到家庭原因,她選擇了放棄,随後将目标轉向了國際組織。
當時國際勞工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都對她感興趣,給了她寶貴的機會,權衡利弊之後, 她選擇了後者。她認為,世衛組織是為全人類的健康福祉奮鬥,受益人群更廣,
“我雖然沒有醫學背景,但是希望在後台,從服務的角度為全社會的人民衛生健康盡一點綿薄之力。”
于友群校友因為紮實的基礎和豐富的工作經驗,迅速獲得了世衛組織的認可。她也與我們分享了世衛組織對能力和品質的要求。
首先,是要有
過硬的财務專業背景和工作經驗。
其次,是要有
良好的溝通能力。
國際組織相當于一個文化大熔爐,員工可能來自194個成員國,即使不是每個成員國都有代表他們國家的雇員,覆蓋面也是十分廣闊。她強調,除了語言上的敏感度,更要注意到民族文化方面的差異。而這就需要包容的心态和強大的溝通能力。于友群校友回憶道,
正是中财大給了她鍛煉溝通能力的機會。
大學時,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都帶有自己家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簡單說來,當時宿舍需要打熱水,宿舍成員如何排班就需要相互溝通,這些事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水滴石穿,微小的積累最終讓她擁有卓越的溝通能力。其次,
中财大也提供了很多身邊的榜樣,
他們“和諧相處、樂善好施、真誠熱情、為人着想”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于友群校友。從這個時候開始,樂于助人的小樹芽就在她心中茁壯成長,冥冥中引導着于友群校友加入世衛組織,為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盡一份力量。
在世衛組織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剛入職的時候,于友群校友就遇到了技術上的難題,她發現從不同的ERP報告中取來的數據,即使對它的定義相同,結果卻并不一緻。所以需要員工從中“東挑西揀”,取得完善的數據,耗時耗力。但這個下馬威難不倒于友群校友,她在管理信息系統方面的培訓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她将ERP系統中的報表全部調出來,放到表格文件中進行後期加工,既減少了工作量又提高了準确率。除此以外,與捐款方溝通也是難題。從捐款方的角度,他們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制定的一些規則,可能與世衛組織财務管理的規章制度有沖突。這時就需要他們進行協調,采取折中的方法化解矛盾。
展望未來,于友群校友展現出了優秀的中财大人的氣魄。一是希望自己繼續保持努力樂觀的狀态,二是希望自己可以鼓勵帶動更多的中國職員加入世衛。在這個國際大舞台上,中國人僅占全職人員的百分之三,雖然臨時人員也占一定比例,但并不能代表中國人在其中的話語權。
于友群校友希望國人可以在世衛組織中散發更耀眼的光芒,發揮更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