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學院新聞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校舉辦2024年财政投融資年會(一)

發布時間:2024-12-04 浏覽次數:

20241124日,由bevictor伟德官网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中國财政學會投融資研究專業委員會、bevictor伟德官网中國财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安融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經濟研究參考》編輯部協辦的2024年财政投融資年會成功舉辦。本次年會主題為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與政府債務管理創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中國财政學會投融資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北海市政府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遼甯大學、東北财經大學、山東财經大學、山西财經大學、天津财經大學、天津商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内蒙古财經大學、南京财經大學、蘭州财經大學、雲南财經大學、《中國财政》雜志社、新華社、北京明樹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财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财君正(北京)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寶雞發展集團、河南樸和咨詢有限公司安融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等單位7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undefined  


bevictor伟德官网黨委副書記、校長馬海濤教授、中國财政學會投融資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傅志華研究員、安融(香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負責人胡超研究員分别進行緻辭。年會緻辭及大會發言階段由bevictor伟德官网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教授主持

bevictor伟德官网黨委副書記、校長馬海濤教授在緻辭中對與會嘉賓及各位同仁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馬海濤教授表示,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以來,學界和政府部門一直在深入研究讨論,尤其是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财稅改革的新方向。這次改革不僅繼續推進預算制度、稅收制度和政府間财政關系的改革,而且在改革深度和體系上取得了顯著突破,尤其是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以及人民群衆新期望的背景下,改革突出問題導向,體現了守正創新的理念。在政府債務管理方面,馬海濤教授強調,首先要深化對政府債務在财稅體制改革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理解其複雜性與挑戰性,以及對經濟和社會穩定的深遠影響;其次,要創新管理模式和機制,通過制度和管理創新提升債務資金的使用效率;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債務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确保債務的規模和結構合理,防範潛在風險;最後,要強調财政政策、貨币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的協調與配合,形成政策合力,為政府債務管理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馬海濤教授期待各位專家在本次年會上各抒己見,就政府債務管理的創新提出寶貴意見,并預祝本次年會取得圓滿成功。

7D2C2  

馬海濤教授緻辭

中國财政學會投融資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傅志華研究員在緻辭中表示,今天的會議旨在探讨在全面深化财稅體制改革背景下,政府債務管理改革的路徑。2024年是一個關鍵的改革之年,不僅有中長期改革的部署,還面臨宏觀治理體系的政策挑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深化财稅體制改革成為增強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的核心内容。此次财稅改革涵蓋預算管理、稅收制度、中央與地方财政關系等多個方面,延續了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精神,同時根據國内外形勢的變化,提出了更加精準的改革措施。當前,政策部門正在研究财稅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深入探讨改革路徑已成為政策研究者的迫切任務。值得關注的是,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增量政策,如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加大對國有銀行資本補充、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手段推動房地産市場回穩,标志着我國宏觀治理體系的重大變革。這些舉措旨在平衡防風險和穩增長的關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傅志華研究員表示,期待與各位專家共同探讨如何有效落實改革政策、應對政策實施中的挑戰,推動财稅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6E804  

傅志華主任緻辭

安融(香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負責人胡超研究員在緻辭中表示,此次年會将為與會者提供一個寶貴的機會,聆聽來自各界專家和學者的精彩演講,通過這樣的交流與互動,必将激發更多的思想碰撞,促進合作共識的形成,為我國财政事業和經濟各方面的健康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此外,這次年會還将為像安融這樣的本土金融機構走向國際舞台、引領行業發展提供支持和啟示。胡超研究員衷心祝願本次财政投融資年會圓滿成功,并向所有參與者表示誠摯的感謝。

6C7AB  

胡超研究員緻辭

年會第二階段是會議發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教授首先發言,高培勇教授論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這次地方政府債務化解中應堅持的規律性認識,即底線、紅線、高壓線,不能觸碰。具體包括借新債還舊債隻能限于本金,不能觸及利息;中央銀行不能直接從财政部門認購國債;堅守财政安全。第二,政府債務管理中的基本經驗。首先,今天的中國政府債務積累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後開始的,不能直接與美國等國家比較。其次,堅守财政赤字率不超過3%、負債率不超60%的警戒線,主要是為了穩定社會預期。再次,地方債之所以會成為問題,是形成的土壤有問題。第三,需要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創新的問題。主要包括:健全地方财政體系;完善分稅制體制的方向;化債和化債有關的政府支出的擴張問題;轉移支付的創新等

64DCF  

高培勇教授發言

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楊志勇教授強調财政政策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入論述了增量财政政策及債務管理創新。第一,增量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認為12萬億的債務化解措施直面問題力度合适,增量财政政策是針對經濟形勢變化,相時而動、應運而生的。第二,如何理解大規模隐性債務置換。認為大規模隐性債務置換是工作思路的根本性轉變,堅決遏制新增隐性債務,是鞏固增量财政政策效果的重要措施。第三,财政政策空間展望與政府債務管理創新。認為應在政府債務管理創新中尋求更大的财政政策空間,加快增量财政政策落地,謀劃明年更加給力的财政政策。中國财政赤字率仍有提升空間,與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政府負債率相比,中國政府的負債水平算低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形成了大量優質資産,而且是能帶來未來收益的有效資産。在更加給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下,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創造更加有助于改善實體經濟和金融資産質量的條件,推動中國經濟健康發展,讓經濟繁榮在資本市場繁榮上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

6161C  

楊志勇教授發言

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研究員探讨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的風險防範問題。認為80%85%地方政府隐性債務融資平台債務,需通過債務置換化解。随着債務化解推進,融資平台面臨市場化挑戰,尤其是在缺乏政府背書的情況下,破産風險需關注。同時,要關注地方政府在化債過程中的行為,從供給側和市場側解決問題。趙全厚研究員強調,通過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管理債務風險,加強地方政府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動地方債務化解,确保經濟與财政政策順利實施。

5AA08  

趙全厚主任發言

東北财經大學财稅學院院長谷成教授分析了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地方稅體系的發展及挑戰。谷成教授指出,地方稅體系的變化反映了中央與地方财政關系的調整,雖然地方稅收入有所增加,但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下降,依賴轉移支付削弱了地方财政自主性。地方稅收增長緩慢,非稅收入特别是罰沒收入增加,但也帶來财政透明度和預算統一性的問題。谷成教授建議,未來改革應更加注重稅收收入與事權責任的匹配,推動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合理化,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續性和公共服務能力。

5DAB4  

谷成教授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許光建教授指出,三中全會決議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體系,強調政府投資應聚焦基礎性、公益性和長遠性項目,并帶動社會投資。許光建教授分析了當前投資面臨的挑戰,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壓力大和投資方向不明的問題。政府投資應引導社會資本流入,特别是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但地方政府盲目決策和投資浪費需改進。通過PPP模式推動民營企業投資,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呼籲政府為民間資本提供更好的投資環境。

6BCC8  

許光建教授發言

遼甯大學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教授指出,地方财政困境源于中央與地方财政關系複雜,尤其是在地方債務管理中,地方政府因财政壓力采取非理性籌資,導緻隐性債務增加,風險加劇。他提出,改革應明确債務管理規則,提升透明度和效率;政策設計要考慮地方政府實際情況,避免過度依賴收入增長假設;同時,加強債務風險防範,避免擊鼓傳花局面,推動地方财政體制優化,實現債務清理與風險控制。

76B39  

王振宇教授發言

山東财經大學财稅學院院長李森教授經濟人假設和信息不對稱假設出發,分析了地方政府債務的根源。他指出,地方政府為彌補财政缺口,依賴土地出讓金和債務融資,雖然短期緩解了财政壓力,但也積累了巨大的債務風險。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地方債務問題加劇。李森教授認為,僅依靠外部政策調整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必須深化内部治理,強化人大對地方政府的監督,實現有效的财政風險管理。

743DE  

李森教授發言

南京财經大學财稅治理研究院院長朱軍教授指出,自2014年以來,産業投資基金逐年增多,但由于監管不足和預算管理不當,許多基金未納入行政财政體系,導緻隐性債務的積累。部分地方政府通過産業投資基金規避财政約束,提供隐性擔保,導緻債務外化和投資風險加劇。現有預算監督存在事前、事中、事後監管不足,特别是在審計和社會監督方面。為此,建議加強人大監督,将産業投資基金納入預算體系,強化審計和社會監督,确保基金信息公開,提高透明度,增強預算執行的有效性。

59951  

朱軍教授發言

廣西北海市副市長段炳德指出,這一輪化債的背景有所不同,既有房地産市場調整帶來的内生壓力,也有疫情和國際競争等外生因素的影響。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不僅僅是财政收支問題,更涉及道德風險的治理,尤其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博弈。解決地方債務危機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改變地方政府對債務的依賴,推動融資平台轉型,并注重金融政策和财政創新的協調,以促進經濟穩定和可持續增長。地方化債應結合經濟周期調整,科學應對市場波動,推動長期财政健康發展。

6E9DC  

段炳德副市長發言

安融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周沅帆博士指出,債本質上具備流動性、收益性和償還性等屬性,而當前中國的地方債務置換過程中,雖然短期内減輕了債務壓力,但中長期來看卻促進了道德風險的積累。隐性債務規模龐大,已成為财政黑洞,現有的隐性債務置換方式難以有效解決債務問題,反而掩蓋了根本問題。此外,應加強債務市場的監管,明确各監管主體的職能,呼籲停止城投産業轉型,并解決融資平台的權力過度集中的問題,以防止地方政府債務危機進一步惡化。

6464A  

周沅帆博士發言

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教授介紹了研究所今年研究所報告的内容。報告主題為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背景下的财政投融資發展研究。溫來成教授介紹了報告寫作的背景、大綱和主要觀點。在政府債務方面,盡管國債風險相對可控,但隐性債務和專項債的快速增長已成為潛在的财政隐患。專項債的發行速度遠超過GDP增長,償還壓力日益加大,且許多地方的債務償還已經依賴于借新還舊的方式。報告還提到,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制存在問題,地方平台債務的管理分散,财政部門難以有效監管。因此,需逐步調整國債和地方債的規模,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并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如綠色債券和PPP模式。同時,報告強調了政府投資的邊界問題,呼籲明确投資領域的劃分。

75DA5  

溫來成教授發言


轉載自:現代投融資觀察


初審:李小榮

審核:陳士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