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晚,bevictor伟德官网召開财稅論壇(2020-2022年第87期)。本次論壇邀請到廈門大學焦建華教授作了題為“南京國民政府地方财政收支研究(1927-1937)”的講座,财稅學院百餘名師生參加了本次論壇。本次财稅論壇采用騰訊會議的方式進行,會議由bevictor伟德官网馬金華教授主持。

焦建華教授(主講人)
焦建華教授介紹了地方财政收入來源的制度規定和發展演變。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随着關稅自主、鹽稅統一、裁厘改統、廢兩改元、法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中央财政收入來源逐漸完善,為補助地方财政奠定了物質基礎。地方财政收入來源的發展演變包括1928年田賦劃歸地方;1931年國民政府建立了中央補助金制度,同年頒布《營業稅法》,開征營業稅;1934年财政部長孔祥熙推行“廢苛減賦”等。1931年,全國被劃分為6個地區以及院轄市。焦建華教授将地方财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兩大類,分析指出1931-1937年地方财政收入總體呈現出:非稅收入居高不下;稅收收入中田賦和營業稅比重最大;非稅收入依賴補助款和債款;非稅收入中“其他收入”一項比重較大;地區财政收入結構差異性大等特征。從1931年至1937年間,地方稅收收入比重經曆了先增長後下降的過程。非稅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地方補助款收入占非稅收入比重不斷上升,地方債款收入占非稅收入比重呈現出先下降後增加的趨勢。并分析了地方收入結構呈現出巨大差異的原因。焦建華教授總結,南京國民政府分稅制的制度設計直接決定了國地财政收入分成的縱向不平衡,應該以看待發展中國家的眼光看待這段曆史。
講座結束後,與會師生積極向焦建華教授提問,焦建華教授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解答。本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bevictor伟德官网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财稅研究中心、bevictor伟德官网中國财政史研究所主辦。
撰稿:許玮儀,馬金華
審核:劉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