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星期一),bevictor伟德官网召開财稅論壇(2020-2022年第89期)。本次論壇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隋福民教授作了題為“‘大曆史’視野有助于深化經濟史研究”的講座,财稅學院多名師生參加了本次論壇。本次财稅論壇采用騰訊會議的方式進行,會議由bevictor伟德官网馬金華教授主持。

隋福民教授(主講人)
隋福民教授分析了“大曆史”的含義及其必要性。所謂“大曆史”,是指以更大的視野範圍來研究曆史,即在更長的時間段、更廣的空間内思考和研究問題。大曆史不同于大寫曆史。大寫曆史(History)是一種強調必然性和發展進步的曆史哲學,而大曆史更像是一種方法論,是指那種大結構、大視域、大格局的宏觀曆史書寫,從幾百年的時間跨度中尋找曆史事件的因果關系,再輔之以同外國曆史進行比較。也就是說,大曆史的方法論具有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和方法維度三個方面的鮮明特征。采用“大曆史”有三點必要性,一是研究曆史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觀和認識論;二是改變學科化專業分野帶來的條塊分割的史學研究現狀,貫通古今中外,厚植學科的發展土壤;三是在理論上建構廣義政治經濟學的需要。隋福民教授回應了學界對于“大曆史”的質疑。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把握浩繁的史料。隋福民教授指出,學術分工意味着必須有選擇地使用材料,将更多和更有價值的材料納入視野,而不必淹沒在細微浩繁的曆史資料中。爬梳曆史資料不能取代對理論和方法的思考。實際上,理論和曆史沒有誰先誰後、誰主誰次的關系,二者是互動的,也是相互依存的。第二個問題是跨學科研究是否對學者提出了過高的要求。隋福民教授指出,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對經濟史研究來說确實是一個挑戰,但這個挑戰并非不可逾越。目前,各個學科的專家都撰寫了很多高質量的普及讀物,涵蓋了各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結論,足以使曆史學者掌握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隋福民教授分析了“大曆史”的價值。第一,“大曆史”視野使回答例如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人類發展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系等曆史宏大問題成為可能。第二,即使不研究重大問題,“大曆史”視野仍然是有價值的。在經濟史學科中,如果要理解細節和局部的含義,理解它們是如何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理解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則必須具有超越局部和細節的眼光,結合整體和框架才能實現。第三,史無定法,史采佳法,“大曆史”可以促進研究者主動運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經濟史,百花齊放的局面有利于經濟史學科的發展。第四,論從史出,“大曆史”通過不同領域的理論碰撞,有可能形成新的認知框架或分析框架。隋福民教授指出了在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采用“大曆史”視野的可能選擇。第一,以周期理論為模型,在“大曆史”視野下考察中國現代經濟發展曆史,并預測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第二,以世界體系理論為指導,思考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系。第三,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作比較。第四,以複雜經濟學的網絡互動理論重新梳理中國和世界的過去。

講座會場情況
馬金華教授對講座内容進行了總結。指出學術史演變的最大動力,最活躍最積極最 主動的因素不是學術自身而是外部現實,重問題、輕學科分野是學術研究的核心追求。面對當下各種經濟學理論的興起,構建中國特色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全面地解釋中國問題,就勢必要求融合多學科視角,從“分科治學”走向“科際融合”,将視野放在大曆史、全球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與世界,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講座結束後,與會師生們積極向隋福民教授提問。 隋福民教授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解答。
本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bevictor伟德官网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财稅研究中心、bevictor伟德官网中國财政史研究所主辦, 講座還受到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課堂嘉賓講學支持計劃支持。
撰稿:許玮儀 馬金華
審核:劉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