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科研
學術活動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學術活動 > 正文

【學術動态】财稅學院舉辦财稅資評工作坊第十一期

發布時間:2023-12-09 浏覽次數:



 

2023年12月6日,第11期财稅資評工作坊在沙河校區10号樓順利舉辦。bevictor伟德官网童健老師作為本次工作坊的主講嘉賓,進行了主題為“Greenwashing Behavior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Government-Enterprise Game: The Neglected Government-Subsidized Signal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的學術報告。本次工作坊由bevictor伟德官网楊龍見老師主持。

 


童健老師指出,随着社會對企業綠色行為關注的提升,企業希望能夠通過向社會公衆展示其綠色屬性,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并吸引更多的潛在投資者。這一過程中,對于企業利用篡改、扭曲或者粉飾等手段誇大其在環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獲取收益(即“漂綠”)的行為,政府一直以來缺少直接的規制措施對其進行約束。但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政府可以通過對激勵強度的調整向企業釋放出新的環境治理信号,以抑制企業的“漂綠”行為。童健老師從政府補貼回撤的視角進行研究,探究了這一被忽視的環境治理信号是否能夠成為政府治理企業“漂綠”行為的有效手段,以及政府在這一過程中又是如何通過有限的信息選擇企業進行補貼的。


童健老師首先通過理論模型分析了在不同信息完備程度下兩種不同的企業環境創新行為以及政府的環境補貼機制。模型分析指出,在信息部分對稱的情況下,政府則會根據收到的信号調整其補貼策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少信息租金可以有效抑制企業的“漂綠”行為和“騙補”行為。進一步地,童健老師通過文本分析對上市公司年報中與環保相關的詞頻進行統計,以識别企業的“漂綠”行為。實證結果發現,随着企業“漂綠”程度的增加,企業收到的環境補貼顯著降低了0.22%。那些面臨較低融資約束的企業和受到更多關注的企業更容易到政府的信任,同時也更少地受到補貼回撤的影響。政府通過逐步減少環境補貼向“漂綠”企業釋放了懲罰信号。報告的最後,童健老師還向與會師生分享了有關本研究的延伸性思考與改進空間。

 

論文分享結束後,與談人邵磊老師分享了本次講座的學習心得和建議。關于本文的理論模型部分,邵磊老師建議在簡化模型的基礎上完成對本文主要假設的論證。另外,邵磊老師提出,可以進一步對不同信息完備程度行業獲得的環保補貼的差異進行分析從而豐富本文的結論。


講座過程中,與會師生也積極分享了自己的困惑,并進行了熱烈的讨論。李小榮老師和張明昂老師針對本文使用的工具變量的有效性展開了讨論。彭章老師則進一步提供了一種構造工具變量的新方法。張明昂老師關注到地方政府在環保補貼發放中的影響,對企業“漂綠”行為的度量提出了建議。童健老師此次的分享豐富了與會師生對于企業“漂綠”行為的理解,并為理解信号理論下政府環境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視角。

 

 

 


撰稿:張書嘉

初審:李小榮

審核:陳士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