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科研
學術觀點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學術觀點 > 正文

白彥鋒:我國現代稅制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發布時間:2022-08-03 浏覽次數:

8月2日,《中國财經報》刊登了由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中國财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白彥鋒教授撰寫的文章《我國現代稅制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全文如下: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稅制改革始終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斷取得新突破,一個稅制合理、稅負穩定、結構優化、管理規範的中國現代稅制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适應經濟結構升級需要,營改增循序推進

從我國主體稅種的建設上來看,增值稅作為我國最大的單一稅種,完善其稅制設計會對我國整個稅制起到綱舉目張的牽引作用。從國民經濟的三次産業結構來看,2012年我國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占GDP的比重分别為45.4%和45.5%,盡管二者數值接近,但第三産業在GDP中占比的上升與第二産業在GDP中占比的下降,無疑是我國産業結構升級、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彼時,我國采取的是增值稅與營業稅并行的稅制結構,前者的課稅範圍主要是加工制造業,後者的課稅範圍主要是服務業,兩大間接稅的征管機構也分别是當時的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由此可見,當時不管是在經濟結構上,還是在稅制結構上都存在着明顯的“楚河漢界”。如果考慮到增值稅75∶25的央地分享關系,以及營業稅的地方稅屬性,政府間财政收入分配的博弈關系則更為明顯。


财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經濟要轉型升級,必然離不開财稅政策的助力撬動。随着制造業與服務業不斷融合,一些市場主體在納稅的過程中開始為“交營業稅還是增值稅”而糾結。為優化稅制結構,消除重複征稅,完善增值稅的抵扣鍊條,我國營改增改革揚帆起航。2012年營改增開始在上海率先試點,此後,分行業、分地區逐步推廣。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營業稅退出曆史舞台。至此,我國完成了第二産業與第三産業的間接稅制的統一,增值稅作為現代良稅解決了重複課稅的問題,進一步放大了我國的稅制優勢。試想,如果沒有營改增适時順利完成,數字經濟、平台經濟的發展可能會面臨諸多阻礙。從産業結構上來看,2015年第三産業占GDP的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0.8%;2020年第三産業占GDP比重達54.5%,營改增改革的貢獻毋庸置疑。


稅收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從來都是相得益彰的。在過去10年間,我國國内增值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也從2012年的26.2%提升至2021年的36.8%,提升幅度超過了10個百分點。收入規模的擴大也意味着調控能力的增強。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積極的财政政策更需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今年,我國在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基礎上,推出了增值稅的留抵退稅政策,使稅收的政策調控完成了從“少取”到“多予”的蛻變,精準高效地為市場主體注入現金流,幫助其渡過難關。


可以說,增值稅依靠其“不重複征稅”的優勢不僅适應了經濟高階化發展的需要,而且通過其自身與經濟周期相适應的張弛有度、聚财與反哺之間的有機轉換,在我國新發展階段煥發出了新的勃勃生機。從這一意義上講,營改增與增值稅留抵退稅是我國現代财政制度建設的“加冕禮”。


與稅制改革相适應,國稅地稅征管機構合并

随着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征管體制改革也在加快推進。


2018年,國稅地稅機構完成了合并。在分稅制時期,企業常常因為分不清哪些稅種需要在國稅機構繳,哪些稅種需要到地稅機構繳而煩惱。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後,真正解決了納稅人的這一煩惱。不僅如此,2018年,國家還将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的征管職能一并劃入稅務部門,從而構建起了全國統一的、優質高效的公共收入征管體系。


與此同時,在實施征管體制改革後,稅務部門依托大數據優勢,可以對納稅人的稅費數據進行比對,促使納稅人合法合規地申報和交納稅費。這使得稅收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我國社會保險制度運行的可持續發展系數得到切實提升。從這一意義上講,現代财政制度推動資源配置效率提升,推進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效能得到有效發揮。


根據财政資源統籌需要,城建稅等稅費由預算統籌安排

營改增改革的外溢效應不斷拓展,推動了預算制度改革。作為我國稅制結構中一個規模較小且要求專款專用的特定目的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是随增值稅和消費稅一起征收的附加稅。為了加強财政資源的統籌,在黨的十八大之後,我國取消了重點支出與GDP、财政收支總量增速之間的挂鈎要求。就财政收入而言,按照《财政部關于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要求,我國也加強了一般公共預算各項資金的統籌使用。2016年起,城市維護建設稅收入由一般公共預算統籌安排,不再指定專項用途。


應該說,我國現代稅制建設體現出了其與經濟、财政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适應性。未來,我國還要進一步從優化稅制結構、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健全地方稅體系、推動建立國際稅收新秩序等方面加強現代稅制建設,以不斷适應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原文鍊接:http://www.cfen.com.cn/dzb/dzb/page_8/202208/t20220802_3831444.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