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曉雨:《結合國内典型案例 探讨受益所有人認定問題》
第一個進行案例展示的是孟曉雨同學,她首先對受益所有人制度的産生及概念界定進行了完整的綜述,并對目前我國協定優惠條款進行整理來說明關注受益所有人問題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她創造性地将“加比規則”引入受益所有人判定中,結合福建泉州等多起典型受益所有人案件找出目前受益所有人制度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對OECD、日本、美國等國家相關制度分析借鑒,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2. 肖孟璇:《中聯重科并購CFA稅收問題研究》
21世紀以來,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并購成為企業擴大自身規模的有效手段。為了防止較大的稅收支出給跨國企業并購帶來阻礙,肖孟璇同學以中聯重科并購意大利CIFA為例,基于此次并購的組織構架,具體分析中聯重科并購過程的涉稅問題,從中探索剖析跨國企業在并購過程中需要考慮的稅收問題,尋找有效的節稅方法,同時發現在跨國企業并購中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最後基于稅務和财務的角度給出了合理的并購建議。
3. 吳陽:《世紀星源股權并購的稅務籌劃研究》
在經濟全球化這一大背景下,并購是企業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企業競争力的有效手段。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諸多環節涉及稅收問題,這增加了企業的并購成本。因此,尋求行之有效的并購稅收籌劃方案、降低企業收購雙方的稅收成本便成為了企業日益關注的問題。吳陽同學系統梳理了股權收購的所有涉稅政策,在此基礎上引入世紀星源收購方案分析具體政策的應用,選用不同的方案對比分析了在不同稅收處理方式下收購雙方需要承擔的稅收負擔。經過計算對比發現特殊性稅務處理較之于一般性稅務處理會給股權轉讓方帶來巨額的節稅效應,這一效應主要是通過遞延納稅實現。最後,綜合考慮收購雙方的稅收負擔情況,将稅務處理辦法的選擇放入整個并購方案規劃中,并對股權并購稅收籌劃提出了相關建議。
4. 孟昭:《常州世方增值稅出口退稅風險應當如何管控》
孟昭同學以一起出口企業與稅務機關的行政訴訟案件為切入點,在對有關問題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梳理歸納了近年來國家有關出口退稅及單證備案的法規政策,并圍繞這起訴訟案件的兩大争議焦點——善意取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與海運提單虛假備案是否成立,進行了多層次的分析探讨。最後他針對如何管控企業增值稅出口退稅風險,分别從企業自身運營管理與國家立法、執法、司法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5. 牟思宇:《資産證券化下SPV稅收問題研究》
本次展示主要圍繞資産證券化中SPV所存在的稅收問題進行探讨,通過華金證券——華發物業資産專項計劃這一案例,對案例中存在的資産證券化資管專項計劃稅收問題進行讨論,同時梳理營改增前後有關SPV的稅收政策,對比國外資産證券化中SPV的稅收制度,分析了我國目前資産證券化下SPV所存在的主要稅收問題,并對此提出完善我國SPV稅收制度的相關政策建議。
6. 宋林:《房地産企業營改增後稅負變化分析》
宋林同學通過利用獲取的某房地産企業的數據,選取了企業所得稅、流轉稅及附加、土地增值稅三個比重較大稅種,分業務形态分别從銷售型業務與租賃型業務具體測算了一項目營改增前後的不同稅負。另外,宋林同學通過将企業的稅負計算方法公式化,最終得到了在企業降低成本、獲取足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下,營改增政策很好地降低了企業稅負的結論。
7. 魏志華:《從李嘉誠離岸避稅架構看"合理商業目的"的應用》
魏志華同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合理商業目的"在非居民企業間接股權轉讓中的判定與應用。其報告分為案例背景、國内外實踐、案例成功避稅分析、啟示與建議四部分。在案例背景中,他介紹了李嘉誠與沃達豐在2007年的股權交易實情及與印度稅務機關的訴訟過程,指出了雙方争議焦點在于能否認定交易"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而在印度繳稅。另外,魏志華同學在國内外實踐部分梳理了我國稅收法規對于"合理商業目的"的定義與判定,進而通過澳大利亞判例、英國"拉姆齊原則"的分析總結出國際實踐中對于"合理商業目的"的判定标準。最後,他結合案例分析李嘉誠是如何通過提前籌劃來符合印度最高法對"合理商業目的"的認定從而規避了巨額稅款,并據此提出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8. 殷廣泉:《華潤置地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争議背後》
殷廣泉同學選取華潤置地與上海國稅稽查五局關于華潤置地2011年與2012年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工資薪金與土地增值稅稅金納稅調整一案,分析了如何正确理解企業所得稅法中的“實際發生”的含義、如何把握應納稅所得額計算中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以及法律的不溯及既往原則,提出要減少稅收法律法規中的模糊點以及建立獨立的稅務會計等建議來避免此類納稅争議的産生。
9. 曾梓曦:《亞馬遜公司稅收争議案》
曾梓曦同學以亞馬遜公司的經營情況及納稅調查為切入點,結合亞馬遜公司的全球戰略,從亞馬遜公司近些年稅收争議頻發的背景出發,探究了其避稅行為飽受争議的原因。進而,曾梓曦同學從美國稅制漏洞、成本分攤協議以及轉讓定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亞馬遜公司境内避稅和海外避稅的運作模式,并通過對比其與蘋果、谷歌等其他跨國公司的“三明治避稅模式”的異同,基于BEPS規則,對國際避稅與反避稅進行了總結分析。
10. 張雲博:《耐克避稅架構背後的合夥企業“虛體”理念》
2017年11月,“天堂文件”披露了耐克公司截留大量離岸利潤并進行避稅的消息。張雲博同學通過分析耐克公司的海外避稅架構,剖析出其在荷蘭所設合夥企業的樞紐作用;并通過理解此事件中各國合夥企業的“納稅虛體”理念,來正确看待此類避稅行為。他通過分析耐克避稅手法的運行機理,以及梳理各國合夥企業制度的具體規定,提出了當今國際稅收征管領域的漏洞和缺失。最後,張雲博同學對這些具體實務層面的問題與争議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并對其就合夥企業制度以及稅收體系的實質和本源進行了探讨。
11. 周宇:《大元股份承債式收購世峰黃金涉稅案》
最後進行案例展示的周宇是同學,他選取了資本市場中典型的“殼交易”作為案例題材,詳細說明了大元股份承債式股權收購世峰黃金的涉稅過程。通過分析交易過程中各方納稅風險、剖析承債式股權收購中應注意的風險點,在分析納稅風險的基礎上,周宇同學給出了解決思路:将股權轉讓合同分割成股權轉讓與借貸合同來規避納稅風險。最後,通過挖掘承債式收購在我國資本市場中的地位重要影響,他給出了承債式股權收購的設計方案思路。



【撰稿】王思月、李雨柔【審核】汪昊、王文靜、劉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