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稅務專業碩士第三次案例展示如期進行,此次有13位同學展示了他們的學習成果。劉金科副教授、王文靜副教授參加了同學們的展示活動并給予指導。各位同學展示情況如下。
1.狄聰聰:《S企業私募股權基金涉稅問題研究》
私募股權投資,是指向具有高成長性的非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并提供相應的管理和其他增值服務,以期通過IPO或者其他方式退出,實現資本增值的資本運作的過程。狄聰聰同學通過S企業的案例,引入有限合夥制私募基金的有關稅收問題,從基金、基金管理人和投資人的層面出發,針對其各自納稅義務分别對涉及稅種和稅目進行分析,着重研究目前稅收政策尚不明确、實務操作中存在争議的内容,并通過借鑒國外經驗,提出政策建議。
2.龍佳希:《從雪佛龍稅案看關聯融資交易帶來的新風險》
随着BEPS行動計劃的發布,國際社會對轉讓定價問題關注度越來越高,相比于購銷交易、服務交易和無形資産交易,金融交易目前仍是各國稅務部門在轉讓定價領域難以觸碰的地帶。近幾年來各國在積極推進BEPS行動計劃的落地,在轉讓定價方面尤為顯著。龍佳希同學以澳大利亞雪佛龍集團稅務案為基礎,通過結合澳大利亞及美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分别從雪佛龍集團的離岸融資結構、集團關聯融資安排被重新定性的原因以及集團所涉及的雙重征稅風險進行分析,探讨了關聯交易的獨立交易原則,并對案例所引發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思考,為我國企業在後BEPS浪潮下 “走出去”提供參考。
3.羅文靜:《A企業特許權使用費“重複征稅”問題研究》
中國海關越來越重視特許權使用費的海關估價問題,特别是與進口貨物和商标使用費有關的專利。同時,國内稅務機關的工作範圍還包括對跨境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征收預提所得稅和增值稅。國内稅務機關和海關對特許權使用費雙重的征稅權,使跨國公司在稅收和海關合規和平衡使用費稅收負擔中面臨巨大的挑戰。基于A企業特許權使用費“雙重征稅”的具體案例,羅文靜同學從稅收和海關的雙重角度出發,探讨了跨境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稅負分配問題。
4.彭小丹:《萬達“穩賺一号”衆籌的涉稅分析》
彭小丹同學為研究衆籌稅制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建議,本文選取了萬達“穩賺一号”衆籌項目這一案例作為切入點,結合案例背景、衆籌理論和現有的稅收政策,對其進行涉稅分析。經分析,“穩賺一号”衆籌項目“名股實債”,屬于混合衆籌,兼具債權衆籌和股權衆籌雙重特性,是衆籌模式的一大創新。同時,由于稅法針對混合性投資業務的模糊性和稅收征管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滞後性,“穩賺一号”衆籌各參與主體相關的稅務處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後,本文就混合衆籌稅務處理存在的問題,為有關當局提出政策建議。
5.閃琦慧:《對賭協議中盈利性補償對股權轉讓所得稅的影響--以華誼兄弟收購東陽浩瀚對賭協議稅務處理為例》
閃琦慧同學以華誼兄弟收購東陽浩瀚股權的對賭協議為例,主要針對協議執行後支付的業績補償為分析對象,就這部分盈利性補償中投資方和融資方分别的涉稅事項進行分析,指出存在争議的關鍵之處。之後閃琦慧同學梳理了我國目前關于對賭協議的會計、稅務處理方式以及典型國家對業績補償的稅務和會計處理方式,最終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國國情的政策設計建議。
6.孫思燕:《“兒童投資主基金”非居民間接股權轉讓合理商業目的分析》
孫思燕同學以“兒童投資主基金案”為切入點,通過分析這一行政審判案例,引發對非居民企業股權結構穿透的思考。通過羅列我國對于非居民企業間接股權轉讓的法律條文、稅收規範性文件,孫思燕同學對稅務局觀點以及投資方的抗辯進行分析,引出了争議焦點;并通過援引7号公告對 “合理商業目的”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政策的不足之處;最後對稅務局加強監管、提高境外企業所得稅征收效率提出了建議。
7.王思月:《數字經濟下亞馬遜公司稅收籌劃背後》
新興的數字經濟下,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高科技跨國公司通過複雜的稅務安排進行國内、國際稅收籌劃以減輕稅負,使得居民國和來源國的稅基均被侵蝕。王思月同學以數字經濟的特點及亞馬遜公司的經營情況為切入點,系統探讨亞馬遜公司在數字經濟下開展的稅收籌劃方案給國際稅收帶來的挑戰,并結合其他國家應對數字經濟挑戰實施的措施,為我國更好應對數字經濟提出建議。
8.王禹:《遠東宏信融資租賃資産證券化稅收案例研究》
王禹同學以國内首家實現資産真實銷售的遠東宏信融資租賃資産證券化案例為切入點,在分析具體的交易流程基礎上深入剖析其中的涉稅争議點,梳理現行的稅收政策,總結出我國融資租賃資産證券化中四個具體的稅收問題:資産出表和稅務未出表的矛盾;SPV納稅身份的缺失;增值稅鍊條斷裂;應稅收益争議。并針對所得稅、增值稅和印花稅三個稅種給出了整個流程的稅制設計。
9.魏曉璐:《印度太陽藥業無形資産轉讓定價案例研究》
随着BEPS行動的落地,無形資産轉讓定價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關注,而印度的轉讓定價往往是存在争議較多的領域。魏曉璐同學以印度太陽藥業有限公司為例,分析了該案例的訴訟過程,引用OECD轉讓定價指南中對無形資産轉讓定價的規定對本案例進行解讀。其次魏曉璐同學介紹了與無形資産轉讓定價相關的一些理論,如獨立交易原則、轉讓定價方法的選擇等,基于以上的分析,最終對跨國公司在無形資産轉讓定價方面可能面臨的稅務風險提出一些應對建議。
10.徐歡:《巴西水電站EPC項目稅務風險案例研究》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逐漸加快,但是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遭遇了多方面的風險,其中稅務風險不容忽視。徐歡同學圍繞中企A在巴西進行的水電站EPC項目具體分析了我國企業在跨境帶資EPC項目中可能會遭遇的一系列國内外稅收風險點,并結合全面營改增後的政策予以梳理。随後根據這些風險點。對于企業如何在跨境EPC項目中如何更好地進行稅務風險防範與化解提出一些建議。
11.許穎:《跨國集團X公司内部勞務轉讓定價案例研究》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國集團為各關聯企業提供行政管理、技術服務、内部審計、法律咨詢等勞務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交易有效利用了集團内部資源。但是在國際稅收層面,跨國企業可能利用各國稅制差異,以集團内勞務為載體,進行不合理的稅收籌劃。集團内勞務的轉讓定價涉及兩個稅收問題:一是集團内勞務是否已經提供;二是服務的轉讓定價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許穎同學結合跨國集團X公司内部勞務轉讓定價案例,闡述了集團内勞務轉讓定價規則的适用和執行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并提出了合理分配舉證責任、完善同期資料、制定國際統一标準的應對措施。
12.楊安康:《高盛補稅風波背後的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問題研究》
在華外資企業通過設立海外公司,間接轉讓國内資産股權的形式,逃避繳納大量稅款,嚴重挑戰了中國的征稅主權,造成了稅源的大量流失,影響了稅制的完整和公平。楊安康同學以高盛公司間接股權轉讓的案例為橋梁,分析高盛公司間接股權轉讓背後的涉稅問題和産生稅收争議的焦點。同時,在此基礎上,楊安康同學梳理了我國現行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的政策和存在的問題,通過介紹其他國家的非居民企業間接股權轉讓稅收問題的處理方法,為我國征管非居民企業股權轉讓的稅收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有效建議。
13.楊曉宇:《新三闆個人股權轉讓所得稅案例研究》
随着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完善,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經初具規模。新三闆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是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的一個重要平台。但是,作為影響新三闆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稅收政策卻不甚明晰,存在較大的空白。楊曉宇同學通過對新三闆挂牌公司-LX科技的限售股轉讓、流通股的轉讓進行分析,研究了現行政策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于政策的思考和改進意見。



【撰稿】李雨柔、王思月【審核】汪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