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學院新聞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财稅動态2024年第3期

發布時間:2024-04-13 浏覽次數:

 

2024年第3期(總第3期)

bevictor伟德官网

 

 

刊首語

财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财政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内容。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應充分發揮财政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将财稅體制、财稅制度、财稅管理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反映國内外财稅理論與實踐最新成果與經驗,促進财稅理論研究交流,為财稅實踐提供工作借鑒,bevictor伟德官网組織全院師生編寫《财稅動态》,每月一期,具體包括财稅熱點、學術觀點、國際财稅等欄目。


 

本期導讀

01 财稅熱點

1.2024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

2.2024年特别國債的用途

3.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該花的花該省的省

4.财政部應急管理部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

5.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

6.進一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

7.中巴(西)财金分委會第十次會議


02 學術觀點

1.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重點突破與方向展望

2.納稅信用的供應鍊傳遞效應研究

3.轉移支付與消失的軟預算約束:來自1998年大洪水的證據

4.新基建專項債的就業效應與空間外溢性

5.技術、稅收和腐敗:引入電子報稅的證據

6.理性視角下的流動性與邊際消費傾向:來自所得稅預扣和退稅的理論和證據

7.企業流動性與轄區稅率選擇:來自固定企業進入的證據


03 國際财稅

1.美國衆議院通過《2024年美國家庭和工人稅收減免法案》

2.經合組織秘書長向G20提交最新進展稅收報告

3.印度《2024年财政法》頒布實施


04 專家觀點

1. 加快城鄉二元體制改革

2. 超長期國債發行的多重意義

3. 加強“四資統籌”提高積極财政政策的執行力


05 中财财稅

1.關稅下調促進了居民分配公平?——基于最惠國不同進口消費品的實證研究

2.預算績效管理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内在邏輯與提升路徑

3.2023年國際稅收和“一帶一路”稅收研究綜述

4.信任的“雙刃劍”效應: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證據

 

 

 

 

 


财稅熱點

1.2024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

财政部部長藍佛安指出:2024年财政支出強度總體擴大,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赤字規模達到4.06萬億元。同時,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超過1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新增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1萬億元,這兩項加起來達到4.9萬億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政府支出,能夠帶動和擴大社會有效投資,更好支持重點領域鍛長闆、補短闆,激活經濟發展動能,促進高質量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

(文獻來源,财政部網站,https://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03/t20240307_3930216.htm 2024年3月7日)


 

2.2024年特别國債的用途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為系統解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進程中一些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問題,從今年開始拟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别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财政部要求發行10000億元超長期特别國債,不計入赤字,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加強2023年增發國債結轉資金和2024年超長期特别國債資金使用管理,強化資金分配、下達、使用等情況監管,推動資金盡快落實到項目,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文獻來源:新華社2024年3月12日電、财政部網站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03/t20240314_3930581.htm


 

3.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該花的花該省的省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各級政府要習慣過緊日子,進一步凸顯了這不是一時之需,而是長久之計。藍佛安表示,财政部門将主要從三個方面抓好“過緊日子”:(1)、樹牢過緊日子的思想。崇尚簡樸、厲行節約、力戒奢華,把勤儉辦一切事業作為長期堅持的方針,切實貫徹到财政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2)、抓好過緊日子的執行。财政部将持續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管理,嚴格執行會議差旅、資産配置、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制度規定,把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3)、強化過緊日子的監督。2023年,财政部加大财會監督力度,嚴肅查處了使用财政資金搞“形象工程”等違規行為。

(文獻來源,财政部網站,https://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03/t20240307_3930215.htm 2024年3月7日)


 

4.财政部應急管理部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

近日,财政部、應急管理部預撥4000萬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四川、雲南兩省做好森林火災、幹旱災害救災工作。其中,預撥四川省2000萬元,支持森林火災救災工作;預撥雲南省2000萬元,支持抗旱救災工作,重點用于解決城鄉居民用水困難,購買、租賃應急儲水、淨水、供水設備,組織人員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用水,開展因災臨時生活困難群衆救助等。财政部要求兩省财政廳抓緊将資金撥付災區,及時了解掌握災區應急救援資金安排和資金需求,采取措施全力保障,并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充分發揮資金效益。

(文獻來源:财政部網站,https://zyhj.mof.gov.cn/gzdt/202403/t20240324_3931249.htm 2024年3月24日)


 

5.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稅務部門作為與經營主體打交道最多、聯系最緊密的部門之一,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密切結合稅務工作實際,充分發揮垂管部門優勢,積極主動作為,堅定秉持“優化服務無止境、創新永遠在路上”的态度,堅決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持續深挖稅收大數據潛能,不斷深化“政策找人”,更加精準為企業“畫像”,着力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更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進一步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法治公平的稅收營商環境,以大力支持企業向“新”而進的稅務擔當,展現在服務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中的稅務作為,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獻來源:國家稅務總局網站https://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10219/n810724/c5222117/content.html 2024年3月28日)


 

6.進一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

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預算績效管理。圍繞國家和省重大決策部署,強化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持續性績效管理。探索建立部門内部監督參與的績效管理模式。鼓勵推動部門内部監督力量深度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在突出業務部門預算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強調财務等部門牽頭、指導、組織責任的同時,有效發揮内部監督機構監管作用,提升預算績效管理質效。前移績效管理重心,提升管理效能。推廣績效目标重點審核、事前績效評估模式,在預算編制源頭突出目标導向、結果導向,統籌績效目标審核、事前績效評估和預算審核,逐步推廣形成以績效目标為導向的預算編制審核模式,靠前服務财政預算管理。強化基礎支撐,夯實管理基礎。加大培訓和指導力度,堅持開展考核、項目片區回訪,提升從業人員績效管理水平。

(文獻來源:《中國财政》公衆号2024年第5期 2024年3月29日)


 

7.中巴(西)财金分委會第十次會議

2024年3月18日,财政部副部長廖岷與巴西财政部副部長羅熙丹在京共同主持中國-巴西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财金分委會第十次會議。今年是中巴(西)建交50周年。本次會議旨在落實習近平主席與盧拉總統達成的共識,夯實中巴(西)經濟财金合作,為中巴(西)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預做準備。會議圍繞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雙邊财金合作、在二十國集團(G20)财金渠道和金磚國家框架下的合作,以及在多邊開發機構和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讨論。兩國财金部門官員參加。3月19日,中國-巴西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财金分委會第十次會議項下首屆中巴(西)金融論壇在京召開。

(文獻來源:财政部網站,https://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03/t20240320_3931015.htm 2024年3月2日)


 

 

 

學術觀點

1.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重點突破與方向展望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謀劃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該文以此為背景從多方面展開論述。本文認為,在預算制度方面,要拓展功能、全面規範,實現經費财政向功能财政的轉變。一是全面推進政府财報制度改革;二是全口徑核算各級政府資源配置的底數,準确反映公共資金績效。在稅收制度方面,要優化稅制結構,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完善以所得稅為主的直接稅制度,促進共同富裕;二是加快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實現法治化約束和透明化程序;三是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深化征管改革、提升征管效能、實現便捷服務。在政府間财政關系方面,要穩定财力格局,完善轉移支付。一是由事權和支出劃分為主轉向以财力匹配為主;二是調整政府間财政關系,配合轄區調整和财政層級簡并改革,實現财力格局再平衡;三是以問題導向完善轉移支付體系,推進制度規範化、法治化。

(文獻來源:時紅秀.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重點突破與方向展望[J].稅務研究,2024(2):5-13.)


 

2.納稅信用的供應鍊傳遞效應研究

納稅信用評級制度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内容,該文基于上市公司納稅信用評級數據和供應商數據,通過研讨典型案例、構建博弈論的理論模型和參數估計基礎上的反事實試驗等方法考察分析了納稅信用的供應鍊傳遞效應。該文分析指出,為使自身不受供應商不良納稅行為的影響,客戶會選擇與納稅信用較好的供應商合作,從而激勵供應商改善納稅行為,産生了納稅信用在供應鍊上的向上傳遞效應。而這種傳遞效應會通過供應商對客戶納稅信用評級的價值認知和對供應鍊關系存續的預期兩種渠道發揮作用,并在高競争性的行業中體現更為明顯。此外,以納稅信用A級為标準,去除外在激勵會使供應商企業整體納稅信用水平降低2.21%,去除内在激勵會使之提升1.55%;正向規制和負向規制均有助于促進供應商納稅遵從,其中正向規制的促進空間更大,而雙向規制帶來的促進空間最大。該文将微觀數據與構建的理論模型緊密結合,為促進企業納稅遵從、提高社會信用水平提供了更具現實意義的政策啟示。

(文獻來源:李柯潤,陳家和,吳一平,蔡丞.納稅信用的供應鍊傳遞效應研究[J].财貿經濟, 1-18.)


 

3.轉移支付與消失的軟預算約束:來自1998年大洪水的證據

轉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與地方财政關系的重要内容,該文以我國1998年大洪水的曆史事件為背景,通過雙重差分等實證方法檢測縣級政府在上級轉移支付增加後的反應。該文以中央-地方博弈模型作為理論框架,分析指出地方财政可能存在軟預算約束或硬預算約束兩種均衡結果,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地方政府的收支策略。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地方政府的預算約束和收支行為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受災地區得到的中央專項補助大幅增加,但财政擴張有限,增支部分主要用于抗洪救災,不存在軟預算約束;其次,地方政府更加重視在救濟撫恤上的投入,中央政府則更多承擔恢複重建的責任。該文指出,足額及時的中央轉移支付對地方政府救災具有保障和支撐作用,面對負面沖擊足夠強的自然災害時,地方政府能夠做到量入為出,不太會浪費轉移支付資金。

(文獻來源:何代欣,劉詩陽.轉移支付與消失的軟預算約束:來自1998年大洪水的證據[J].世界經濟, 2024, 47(2): 126-151.)


 

4.新基建專項債的就業效應與空間外溢性

該文旨在從宏觀角度深入分析新基建專項債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全面評估新基建專項債在促進就業方面的乘數效應和擴散效應,并探讨其與傳統基建專項債在就業結構方面的差異。研究發現,新基建專項債在促進就業方面具有顯著乘數效應,不僅能提升指定領域的就業率,還能通過擴散效應帶動非指定領域的就業增長。相較于傳統基建專項債,新基建專項債更能引發行業和崗位的替代效應,優化勞動力市場的就業結構。進一步的空間視角分析表明,新基建專項債的就業結構效應呈現出正向溢出特征,即吸引高技能勞動力流入并促使低技能勞動力流出。此外,新基建專項債對勞動力空間分布的影響顯示出對就業結構的路徑依賴,尤其是對高技能勞動力産生顯著的城市虹吸效應,同時促進新興行業對傳統行業的就業替代。該文研究結論具有重要政策啟示。具體表現為科學增加新基建專項債發行規模;優化地方債支出結構,提高新基建專項債占比;優化新基建專項債在地區間的分配,推動當地就業結構優化調整。

(文獻來源:劉楠楠,曾宇.新基建專項債的就業效應與空間外溢性[J].世界經濟, 2024,47(2))


 

5.技術、稅收和腐敗:引入電子報稅的證據

這篇研究文章通過分析塔吉克斯坦首都的1,498家中小企業,探讨了電子納稅申報系統(e-filing)對稅收合規成本、納稅行為和賄賂活動的影響。研究者采用了随機實驗的方法,為一部分随機選中的企業提供了關于電子申報系統使用的培訓和完成注冊要求的後勤支持。實驗結果表明,采用電子申報的企業在處理稅務事務上節省了大量時間,平均每月減少了近5個小時,約占稅務相關活動總時間的40%。盡管電子申報系統的引入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稅務合規成本,但研究發現它對企業的納稅額和賄賂行為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影響。然而,電子申報對不同風險評分的企業産生了不同的影響。具有較高風險評分的企業,在電子申報下失去了紙質申報時可能獲得的減稅福利,導緻其納稅額增加。而風險評分較低的企業則可能因減少了與稅務官員的直接互動,而減少了賄賂支付。文章還提出了幾項政策建議,強調在決定是否強制采用電子申報時,政府需要考慮潛在用戶的選擇和高風險用戶退出的可能性。此外,研究強調了技術在糾正或加劇自由裁量權方面的作用。總體上看,這項研究考察了電子申報系統在稅收治理中的效果,并對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改進稅收系統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這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考慮如何優化稅收管理和提高稅收效率時,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文獻來源:Technology, Taxation and Corruption: Evidenc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Tax Filing.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2022.)


 

6.理性視角下的流動性與邊際消費傾向:來自所得稅預扣和退稅方面的理論和證據

該文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數據,探讨了家庭流動性不足與邊際消費傾向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人們傾向于通過過度預扣所得稅來管理流動資産,導緻大量的稅款退還,而這些退稅往往被迅速消費掉。文章提出的理論模型解釋了為何即使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也會選擇增加預扣稅額,而在收到退稅時則表現出較高邊際消費傾向。這項研究利用約63,000名用戶的四年銀行和信用卡記錄面闆數據,揭示了收入的不确定性和預防性儲蓄動機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數據顯示,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是非工資性收入,這部分收入的波動性較大。同時,對于那些非工資收入占比較高或變動較大的家庭而言,退稅金額也較高。文章的理論模型預測,退稅金額與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呈正相關關系,這一預測得到了實證數據的支持。研究結果表明,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平均為0.21,遠高于确定性生命周期模型的基準。此外,邊際消費傾向随着退稅金額的增加而增加,符合理論預期。模型從不同角度強調了收入不确定性和預防性儲蓄動機對家庭行為和福祉的重要性。特别是針對家庭如何管理流動資産和應對稅收政策的問題,需要認識到不同來源的收入不确定性對家庭的影響。這對于政策制定者理解家庭應對稅收政策沖擊的邏輯具有重要意義。

(文獻來源:Rational illiquidity and Consump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Income Tax Withholding and Refund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22)


 

7.企業流動性與轄區稅率選擇:來自固定企業進入的證據

該文以德國風力渦輪機行業為例,研究了資本流動性對企業稅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地方政府在不動産企業進入後會提高企業稅率。在德國,風力發電廠的快速增長導緻地方稅率顯著變化,實證結果顯示,當不動産企業占稅基總額的比例較大時,地方政府會将企業稅率提高至24%。文章建立了一個博弈模型,模型顯示地方政府會根據不動産企業在稅基中的比例來調整稅率。進一步通過三重差分法識别風力渦輪機進入對地方稅率的影響,研究考察了政策變化對企業稅負影響的精準估計。文章的研究為理解資本流動性與企業稅率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見解,并為稅收政策制定提供了實證支持。這些發現對于理解和優化稅收結構,以及為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突顯了政府在吸引企業時需要保持政策的一緻性和可信度。

(文獻來源:Firm mobility and jurisdictions’ tax rate choices: Evidence from immobile firm entry,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21)


 

 

 

國際财稅

1.美國衆議院通過《2024年美國家庭和工人稅收減免法案》

2024年1月31日,美國衆議院以357票對70票通過了《2024年美國家庭和工人稅收減免法案》(HR7024,《2024年美國家庭和工人稅收減免法案》),并已提交參議院審議。該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高兒童稅收抵免(CTC)标準,即每個兒童的抵免額,2023年從1600美元提高至1800美元;2024年再提高至1900美元;2025年進一步提高至2000美元,且從2023年起實施通貨膨脹調整。(2)追溯自2022年12月31日之後開始的納稅年度起至2025年12月31日之前,恢複《國内收入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IRC)第174條規定的國内研發費用的扣除和抵免政策。(3)延長100%優惠折舊(Bonus Depreciation)至2025年底,即在 2026年1月1日之前投入使用的投資,可在投資當年享受100%優惠折舊扣除。(4)利息扣除将恢複至IRC第163(i)條規定的息稅折攤前利潤(EBITDA)的30%的比例限制。此外,法案還涉及提高低收入者住房稅收抵免(LIHTC)上限、提高折舊資産支出限額等相關措施調整,包括《2024年聯邦稅收災害減免法案》(Federal Disaster Tax Relief Act of 2024)以及稅收征管方面的内容。

(文獻來源:荷蘭财政文獻局(IBFD)數據庫,閑文稅語公衆号,法案原文鍊接如下:https://www.congress.gov/118/bills/hr7024/BILLS-118hr7024eh.pdf.)


 

2.經合組織秘書長向G20提交最新進展稅收報告

2024年2月29日,經合組織(OECD)發布《經合組織秘書長向二十國集團财長和央行行長提交的稅收報告》(OECD Secretary-General Tax Report To G20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該報告包括“雙支柱”國際稅收改革方案取得的進展、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稅收制度的不公平和累進性、稅收與發展、稅收與犯罪等研究成果,以及國際數字貿易的GST/VAT稅制優化。報告強調,目前正在進行支柱一的規則和多邊公約的定稿工作,以及實施支柱二的已發布規則和立法範本工作。OECD基于更新後的數據估計,實施GloBE規則每年帶來的收入将在1550-1920億美元之間。此外,70多個發展中國家有權要求将“應稅規則”(STTR)納入其協定。秘書長還介紹了增值稅/貨物勞務稅标準、自動信息交換、加密資産報告框架(CARF)的現狀,以及其他BEPS行動特别是行動5(有害稅收實踐)、行動6(稅收協定濫用)、行動13(國别(CbC)報告)和行動14(相互協議程序)的實施進展情況。

(文獻來源:OECD網站,報告原文鍊接如下:https://www.oecd.org/tax/oecd-secretary-general-tax-report-g20-finance-ministers-brazil-february-2024.pdf


 

3.印度《2024年财政法》頒布實施

2024年2月15日,印度《2024年财政法》(2024年第8号法律)獲得總統批準并頒布生效。其主要内容包括:初創企業享受稅收減免優惠的實施期限從2024年3月31日延長至2025年3月31日,即在此期限内成立的初創企業按照1961年《所得稅法》第80-IAC條規定的稅收減免日落條款的規定享受減免優惠;為促進特定國際金融服務中心(IFSC)的發展,包括離岸銀行的投資部門、飛機船舶租賃售讓單位等啟動運行,以及促進由主權财富基金或外國養老基金等特定人士進行的投資,該法将申請免稅和扣除的截止日期從2024年3月31日延長至2025年3月31日。修訂《貨物勞務稅(GST)法》中的“投入服務分配者”(Input Service Distributors,ISD)的定義和GST進項稅額扣除的分配方式,并要求IST必須辦理GST登記。法案建議将ISD的定義修改為:ISD是貨物和勞務供應商的一個辦事處(Office),代表各方(Distinct persons)及其分支機構(its units/branches),負責接收“投入服務”(input services),其中包括适用反向征稅機制(RCM)的應稅服務,并有責任以規定方式對此類投入服務分配相應的(GST)進項稅扣除額(ITC)。

(文獻來源:荷蘭财政文獻局(IBFD)數據庫,法案原文鍊接如下:https://www.indiabudget.gov.in/doc/Finance_Bill.pdf


 

 

 

專家觀點

1. 加快城鄉二元體制改革

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劉尚希院長長期關注收入分配、公共财政、宏觀經濟、公共治理等問題。今年全國兩會,劉尚希就平台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培育數字經濟發展優勢等課題帶來了多份提案建議。劉尚希認為,城鄉二元體制中的社會身份代際傳遞,衍生出來的不隻是機會不公平,更嚴重的是鄉村的财産難以估值、抵押和轉讓,低技能群體進城落戶紮根更難;同時從當前及今後趨勢看,低技能群體所承受的風險面臨着不斷外溢且公共化的趨勢,向公共風險轉化,這将會妨礙我國現代化的進程。劉尚希認為,在經濟增速放緩且結構轉型的情況下,低技能群體承受的風險快速上升;若非數字平台企業的興起,如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吸納大量就業,則低技能群體承受的風險會更大。

(文獻來源:《網易》,2024年3月5日)


 

2. 超長期國債發行的多重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财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楊志勇研究員認為,超長期國債的發行,有助于進一步改善國債期限結構,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财政資金籌集中的積極作用。同時,超長期國債的發行,可以為金融市場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選擇機會。在金融市場不确定性較多的情況下,超長期國債的發行,提供了更多回報較為确定的投資機會。記賬式國債,更有利于市場交易,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特别是,超長期國債的發行,對于進一步完善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也是有推進作用的。

(文獻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024年3月29日)


 

3. 加強“四資統籌”提高積極财政政策的執行力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鄭湧認為,加強财政資源統籌是實施積極财政政策的應有之義,要運用系統化思維,樹立“大财政觀”,講求“大績效”。所謂“大财政觀”,就是統籌資本、資金、資産和資源,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股權投資、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四兩撥千斤”作用。所謂“大績效”,既包括政府“四資”統籌的宏觀績效,也包括部門、行業、重要領域的中觀績效,還包括具體項目和政策的微觀績效。從政府總資産、總負債角度出發,統籌一般公共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形成一本“大預算”,盤活行政事業單位和公益類企業國有資産,創新投融資工具,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為積極财政政策創造新空間。

(文獻來源:《中國财政》公衆号2024年3月18日)


 

 

 

中财财稅

1.樊勇等在《bevictor伟德官网學報》2024年第2期發表《關稅下調促進了居民分配公平?——基于最惠國不同進口消費品的實證研究》。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不斷降低世界各國進口商品以及服務的進口關稅水平。随着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關稅的财政收入職能逐步削弱,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漸降低,現在的關稅主要在其保護和調節作用。在我國進口關稅水平不斷下調的背景之下,該文構建了實證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種類消費品進口關稅的下調對于居民收入分配的影響,為中國今後的消費品進口關稅調整提供一定的現實依據。研究發現,一部分消費品關稅下調緩解了收入分配不公,關稅表現為累退性,一部分消費品關稅下調擴大了收入分配差距,關稅表現為累進性。


 

2.肖鵬等在《bevictor伟德官网學報》2024年第3期發表《預算績效管理與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内在邏輯與提升路徑》。現代财政制度是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現代預算制度作為現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深化财政管理改革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政府治理能力的内涵為切入點,從經濟、政治、社會民生三個維度探讨了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影響政府治理能力的内在邏輯,論證了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所取得的預期成效,提出了“雙動力”“内外力”和“三方面”三條路徑來提高政府經濟、政治和社會民生治理能力,為我國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理論指引,助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


 

3.何楊等在《稅務研究》2024年第3期發表《2023年國際稅收和“一帶一路”稅收研究綜述》。2023年是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在國際稅收和“一帶一路”稅收研究十載之交,文章系統地梳理了國際稅收治理的理論發展與改革實踐、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的稅收成效,關注國外稅制和稅收征管的改革經驗、以及國際稅收協調機制與案例研究等,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對于我國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構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稅收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後,文章提出了未來國際稅收及“一帶一路”稅收研究可以重點關注的内容。


 

4.李小榮等在《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2期發表《信任的“雙刃劍”效應: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證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該研究使用2008—2021年我國國有上市公司作為考察樣本,基于國企混改的視角,深入探究社會信任所發揮的“雙刃劍”效應以及作用機制、異質性因素和效果。結果發現:地區社會信任對國企混改的影響呈現倒U型,表明社會信任對國企混改發揮着“雙刃劍”的效應;社會信任通過交易成本、信息透明度和公司治理影響混改;在外部制度環境好和競争性行業的國有企業中,社會信任對混改的影響更加顯著;适度的社會信任能夠有效提高混改企業的業績、改善人力資本結構和減少避稅行為。



 

 

審核:溫來成、樊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