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教師隊伍
3.3.1落實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第一标準的情況,落實師德考核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等方面的情況。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學校要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教師〔2019〕10号)精神,把教師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健全師德考核制度,将師德師風建設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
建立完備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和有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注重高位引領與底線要求結合,不斷激發教師内生動力。廣大教師努力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自覺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3.3.2教師教學能力滿足一流人才培養需求情況,引導高水平教師投入教育教學、推動教授全員為本科生上課、上好課的政策、舉措與實施成效。
學校教師應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術娴熟,能夠很好地勝任一流人才培養工作。
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從制度上保證教師能夠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責,教授必須為本科生上課,上好課,教師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參加教學改革、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政策和舉措的實施取得顯著成效。
指标體系設置4個必選定量指标,包括生師比、博士學位教師比例、主講本科課程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教授主講本科課程人均學時數。
3.3.3重視教師培訓與職業發展,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核心培訓課程,把《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作為核心培訓教材,加強思政與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舉措與成效。
學校應重視教師培訓和職業發展,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切實加強思政與黨務工作隊伍建設,且舉措得力、成效顯著。廣大教師要參悟透、領會準、運用好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
3.3.4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的舉措與成效。
學校要通過設置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強化教研室等教學基層組織建設、健全教研室教學研究制度等,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供培訓、專業服務、技術支持保障,且舉措得力、成效顯著。
3.4學生發展與支持
3.4.1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等以及“強基計劃”的招生、培養舉措與實施成效。
學校面向貧困地區、邊遠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等地區招生,增加特殊困難地區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因材施教、針對性培養,解決特殊困難地區重點人才需求,促進教育的區域性公平,成效顯著。
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即“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建立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有效機制,成效顯著。
3.4.2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建立系統化的學生發展和學業指導體系,探索學生成長增值評價,重視學生學習體驗、自我發展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的具體措施及實施成效。
學校采取各種積極有效措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品德修養的培養,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年10月15日)精神,深入推進體育、美育教學改革,加強勞動教育,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産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活動。
應根據學生的切實需要,建立系統化的學生發展和學業指導體系,形成專業性的指導渠道和指導平台,注重學生發展和學業指導的規劃性和科學性。積極探索學生成長增值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自我發展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
指标體系設置8個必選定量指标,包括專職輔導員比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比例、就業指導教師和就業工作人員比例、公共藝術課程學分、勞動教育學時、實踐教學學分比例、畢業論文(設計)選題、體質測試達标率等。同時,指标體系還設置1個可選定量指标,學校可選擇本科生國内外大賽獲獎數,也可結合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從國家數據平台提供的教學基本狀态常态監測數據中自主選擇,進行等量或超量替換。
3.4.3近五年專業領域的優秀畢業生十個典型案例及培養經驗。
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取得的經驗和顯著成效,列舉近五年專業領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十個優秀畢業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