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師生在北京稅務博物館順利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發布時間:2024-11-01 浏覽次數:次
近日,财稅學院稅收學專業23-1班的同學們在劉金科老師的帶領下在北京稅務博物館開展了稅收實踐教學活動。北京稅務博物館館長蘇補亮和講解員周怡然老師給予了熱情接待和講解。
北京稅務博物館坐落于朝陽區太陽宮,占地2700平方米,展廳空間1400平方米。館藏2941件文物與史料,為本次實踐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了一幅巨大的銅質浮雕,雕刻了古代人民耕耘、駕馭、紡織等生活場景,而鑲嵌其間的“稅”字則以多種書法形式呈現,寓意着稅收自古以來便是國家與民衆生活緊密相連的紐帶。講解員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同學們領悟到,“稅”字雖曆經演變,但“禾”與“兌”的組合始終未變,象征着将豐收的糧食作為稅收上交國家的古老傳統。
展廳内部以曆朝曆代稅收制度為主線,從秦漢至新中國成立,展現了四千年以來的稅收曆史與演變。從“佥業票”“魚鱗圖冊”到各式各樣的異型算盤、“戥子”,再到曆代貨币的展示,每一件展品都展現了古人的智慧與稅制的發展。
步入現代史展區,史料類型更加多元,民族特色鮮明。藏族文字書寫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标語,不僅體現了新中國建國初期的民族政策,也彰顯了稅收公平與正義的理念。革命根據地别具時代獨特氣息的稅收瑰寶,與港澳台地區的稅務遺珍,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下一層是當代中國稅收展館,展現了從計劃經濟至改革開放時期各自稅收的時代特點。稅務幹部的辦公場景的沉浸式展出,讓同學們深切體會到财稅制度建立與執行的艱辛與不易。同時,劉老師結合博物館稅收史料對稅收制度與相關理論進行了深入講解與拓展補充,增進了大家對各時期稅收制度以及稅制沿革的理解,激發了同學們進一步探索稅收理論知識的興趣。
此次北京稅務博物館的實踐教學之旅,不僅是一次知識與文化的洗禮,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同學們紛紛表示,将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深化對稅收學等課程的學習與研究,以實際行動踐行财稅報國的崇高理想,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青春力量。
撰稿:燕靈珊、張皓與、唐塬傑
審核:劉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