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科研
學術觀點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學術觀點 > 正文

溫來成 : 财政資金直達和減稅降費 形成疊加效應

發布時間:2021-07-12 浏覽次數:

文章來源:中國稅務報

 

文章作者:溫來成  
以下内容來源于 中國稅務報-2021年7月9日 版次:05

   

   

   

   

   

   

新聞回放

    今年我國常态化财政資金直達機制執行情況良好,資金規模由去年的 1.7 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今年前4個月,超過90%的直達資金已下達基層和使用單位,實際支出已超過1萬億元。

 



财政資金直達機制是2020年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央建立的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直達資金的來源是新增财政赤字1萬億元和抗疫特别國債1萬億元,具體包括列入特殊轉移支付的部分、列入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的抗疫特别國債、列入正常轉移支付的增量和存量的部分、地方新增财政赤字的部分。
财政資金直達,就是要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刀刃”上。對直達資金,省級政府充當“過路财神”但不當“甩手掌櫃”,資金“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撥付到基層政府。其具體機制是,在保持現行财政管理體制不變、地方保障主體責任不變、資金分配權限不變的前提下,“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在資金直達過程中,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進行全程監督。這種方式打破了原來轉移支付資金在各級政府間層層劃撥的情況,可謂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創新。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強化逆周期調節,2018 年減稅降費規模約 1.3 萬億元,2019 年減稅降費規模超2 萬億元。2020年為防控疫情,我國不僅延續了此前已實施的減稅降費政策,而且專門針對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産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稅費優惠政策,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 2.6 萬億元。如此大規模、強力度、持續性的減稅降費,對基層政府部門财政收支的影響不言而喻。在“開源”壓力較大情況下,就需要“挖潛”,大力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在抗擊疫情的緊急情況下,要保證基層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履行,必須讓财政資金更加高效地直達基層。
與以往的層層下達相比,财政資金直達機制最顯著的特點是,資金從中央到基層的速度更快,過程更加順暢,可以減少流轉中的“跑冒滴漏”,能夠更精準、更充分地發揮作用。從實際效果看,去年我國共有1.7萬億元财政資金采用了直達機制,僅用20天左右的時間就将九成以上的直達資金下達到位,及時滿足了基層政府部門開展抗疫工作的需要,迅速救助了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有效保障了民生支出,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影響、盡快恢複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筆者認為,财政資金直達機制與減稅降費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從長遠角度“放水養魚”、涵養稅源。 但實施減稅降費客觀上帶來的短期财政收支矛盾,要求并促使政府部門加強财政制度創新,這是推動财政資金直達機制“應運而生”的因素之一。建立财政資金直達機制,減少撥付中間環節,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滿足基層政府部門急需的支出需要,在一定時期内減輕财政收入的壓力,對市縣基層實施減稅降費發揮“雪中送炭”的作用,可以保障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和預期目标的達成。
随着我國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資金直達機制,筆者認為,下一步,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财政資金直達機制與減稅降費的協調配合,特别是應當結合今年減稅降費政策的特點和實施情況,精準優化直達資金的作用方向,為鞏固和提升減稅降費政策的效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具體來說,今年的減稅降費政策更加突出普惠基礎上的結構性特點,比如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将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等,凸顯對占市場主體大多數的小微企業、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支持,而這與财政直達資金主要用于支持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目标是相吻合的。
基于此,筆者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在加強對減稅數據和财政收支數據動态分析的基礎上,在符合規定的前提下,一方面着眼地區,利用财政直達資金加強對小微企業、制造業等較集中、财政收支壓力較大的地區的支持,保障減稅降費效果更加深入;另一方面可以圍繞重點産業,更充分地用好财政直達資金,促進就業創業和創新要素資源集聚,與減稅降費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形成疊加效應,更好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從而在長遠角度上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bevictor伟德官网中财-中證鵬元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