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科研
學術觀點當前位置: 首頁 > 學術科研 > 學術觀點 > 正文

馬海濤:以财政政策為抓手支持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1-09-21 浏覽次數:

 

近日,由bevictor伟德官网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馬海濤教授撰寫的文章《以财政政策為抓手支持鄉村振興》于《經濟日報》2021年8月30日第10版發表。全文如下:


 

 

以财政政策為抓手支持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财政政策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站上新的起點,要繼續發揮财政政策的積極作用,注重延續性和全面性,堅持多角度多層次推進,紮實做好基礎性和兜底性工作,提高财政治理效能,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農為邦本,本固邦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随着脫貧攻堅目标任務如期完成,我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标,赢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迹。如何在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看到,脫貧攻堅目标的順利完成,和财政政策發揮的積極作用密不可分。8年來,中央、省、市縣财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近1.6萬億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計投入6601億元。發揮政府财政資金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特别是中央和各級财政統籌整合使用财政涉農資金,是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重要保障。站上新的起點,要繼續發揮财政政策的積極作用,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增強基礎保障功能,更好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注重延續性和全面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一篇全面振興的大文章。以财政政策為抓手支持鄉村振興,要圍繞鄉村振興的總目标和總要求發力,堅持科學協調,注重财政政策的延續性和全面性,更好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一方面,要注重延續性。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财政政策應持續加力不放松。既要保持脫貧地區的财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還要有效杜絕重複建設,提高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高質高效地推動政策目标有序實現;既要在保障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針對鄉村振興的重點集中發力,加大對相對貧困的治理力度,還要對政府各種涉農财政資金進行整合,充分發揮綜合效應。

 

另一方面,要注重全面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脫貧攻堅重在解決局部貧困地區的基本生存問題,而鄉村振興關注全局發展,強調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也就是通過總體性激活鄉村内生動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央從加快發展鄉村産業、加強農村生态文明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等多方面進行部署。為此,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要與之相适應,财政資金的投入方式也應有所轉變。

 

總體上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是推動農業農村與國家同步實現現代化、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好财政政策的積極作用,要明确目标導向,做好财政資金“存量”和“增量”的文章,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在存量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脫貧攻堅時期積累的涉農資金管理與使用機制,鞏固利用好使用脫貧攻堅專項資金的長周期、遠期收益項目,确保存量财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實現長期效果;在增量方面,要持續提高财政投入的強度和精準度,在重點環節和重點領域方面予以财政資金的傾斜,加大基礎設施、産業發展、人才振興以及生态建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保障。

 

   堅持多角度多層次推進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要增強财政政策的基礎保障功能,多管齊下,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确保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實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是助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供給水平。農村基礎設施作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涵蓋範圍十分廣泛。當前,我國城鄉基礎設施供給水平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長期以來,部分農村地區受地理位置和生産條件的制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加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資金量大、建設周期長、投資收益低,導緻了基礎設施供給水平不足。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财政政策的公共性,把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作為主要着力點,優化财政支出結構、明确階段性突破點,加大對重點短闆項目的财政資金傾斜力度。另一方面,應進一步統籌涉農财政資金,更加注重績效管理,在頂層設計上做到有重有輕、有急有緩,逐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闆,縮小城鄉差距。此外,還要注重吸引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供給主體多元化,全面有效提升農村基礎設施供給水平。

 

二是助力形成産業振興和人才振興的良好局面。鄉村要振興,産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從多個關鍵節點同時發力,其中發揮财政政策的協同作用至關重要。一方面,要體現财政政策因地制宜的靈活性,着力在培育鄉村特色優勢産業方面下功夫,為當地特色農業生産提供新思路、新技術,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并通過産業發展吸引和培養人才;另一方面,要延續脫貧攻堅期間的各項人才支持政策,為培養高質量的農業人才提供重要保障。要綜合用好财政政策,通過加大對定向專業職業教育的财政投入、助力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崗計劃、加大對農村各類優秀人才就業創業的支持力度等,建立健全引導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是助力建設生态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實現農村環境的美化,建設生态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這就需要在鄉村振興中強調綠色發展,财政資金更多向綠色項目傾斜。要統籌推進城鄉生态、文化建設等,科學劃定各自的管控邊界,把文化保護傳承和生态開發利用結合起來;要完善财政資金投入機制,因地制宜、分層分類促進生态農村、文化名村建設;要推行多中心治理模式,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引入社會資金發展農村旅遊業,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現縣鄉村功能的銜接互補。

 

此外,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财政政策的積極作用,還要注重與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健全财政風險補償、風險分擔機制,适當提高财政的補償标準和分擔比例,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的積極性,還要深入推進農村金融服務體制改革,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方式,支持成立政府出資的擔保機構,撬動更多信貸資金支持農民發展生産、就業創業,更好服務鄉村振興。

 

總之,理論和實踐充分證明,發揮财政政策的積極作用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紮實做好基礎性和兜底性工作,充分發揮引導性和協調性功能,花好每一分錢,提高财政治理效能,助力鄉村振興,從而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8-30 10版

http://paper.ce.cn/jjrb/html/2021-08/30/content_449011.ht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