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馬海濤教授和bevictor伟德官网劉高鼐沅撰寫的文章《加快完善與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适應的現代稅收制度》于《稅務研究》2023年第1期發表,全文如下: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深化财稅體制改革的要求集中體現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部分,提出要“健全現代預算制度,優化稅制結構,完善财政轉移支付體系”。這是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的曆史起點上,對加快建立現代财稅體制作出的重大部署,明确了進一步完善現代稅收制度的重點在“優化稅制結構”。
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标,這是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沒有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稅收是聯系财政與經濟、政府與市場的紐帶,這使得稅制改革不僅成為财稅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成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黨的二十大報告對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部署,明确了“高水平”的定位要求。這反映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方向正确、路徑日益清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體現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作出整體謀劃、系統部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完善我國現代稅收制度,就必須與新時代新征程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适應,充分發揮稅收籌集财政收入、履行宏觀調控、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一、完善現代稅收制度的瓶頸制約: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适應的問題亟待解決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了部署,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總體要求。同時,就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等具體事項作出安排。與三十年前首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和所處環境不同,現在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是在新的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标上接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解決的仍然是政府和市場關系這一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核心問題。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和動力支撐。從構建高水平的有效市場看,就是要進一步增強市場本身對市場主體給予服務和支持的及時性、精準性、有效性,完善公平競争的市場環境、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從構建高水平的有為政府看,就是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和政府監管,精準有效實施各類政策措施,健全預期管理和市場行為引導機制。作為聯系政府與市場的紐帶,現行稅收制度與構建高水平的有效市場和高水平的有為政府目标相比,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稅制效率不夠高,暢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流轉稅制度有待健全
流轉稅制度的設計直接關系市場運行效率。目前增值稅13%、9%、6%三檔稅率并存,低征高扣、高征低扣問題一定程度扭曲市場行為,也增加了稅制複雜程度和稅收征管難度。增值稅抵扣鍊條尚未完全打通,比如,貸款利息支出的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一定程度加重了資本密集型行業和銀行貸款較多的新興行業負擔。現行的部分針對流轉中間環節的稅收優惠政策,切斷了增值稅抵扣鍊條,損害了增值稅内在機制。
(二)再分配作用不夠強,所得稅收入分配調節職能發揮不充分
我國稅收偏重在生産、流通環節征收,國民收入再分配、财産保有等環節稅負相對較輕,整體稅制的公平導向受到影響。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但一方面,綜合征收範圍較小,主要側重對勞動所得征稅,對資本所得優惠較多,改善勞動和資本要素間收入分配關系的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對受益于新經濟發展而快速出現的一批高收入群體,稅收征管、稅務稽查缺少有效手段。與此同時,财産稅體系還不完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雖然已對房地産稅改革試點作了授權,但綜合考慮各方面情況,試點工作尚未啟動。可以說,目前居民住房保有環節稅收仍處于空白。
(三)稅收優惠政策零散碎片,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目标不相适應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在近年來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實踐中,為了實現普遍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支持特定行業發展等目的,稅收優惠被廣泛運用,政策目标幾乎涵蓋了各個行業領域,呈現零散化碎片化趨勢。在對特定行業領域給予扶持的同時,稅收優惠也擾亂了市場整體公平競争,造成經濟效率損失。一些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對于經營地的選擇決策,導緻地方出現“拼優惠”“拼補貼”的情況。相關政策在支持重點行業、區域優先發展和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高效率流動方面存在一定沖突,需要進一步加強平衡。
(四)政府間稅收收入分配不夠均衡,地方政府積極性受到限制
稅收收入分配直接關乎中央和地方政府關系以及地方政府間關系,在政府更好履行資源配置職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國共享稅收入占比較高,是應對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客觀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分配特點。從稅收收入分配實踐看,一方面,現行稅收制度主要建立在傳統工業化階段的生産流通基礎上,對近年來随着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發展起來的新業态新經濟還不完全适應。另一方面,營改增後,地方自主性稅收收入大幅減少,而非稅收入管理權限又集中在中央,地方治理的自主性、積極性受到影響。
(五)收入管理體系不夠完備,稅收執法自由裁量權需進一步規範
作為與稅收并存的财政分配工具,非稅收入同樣具有彌補市場缺陷、提供公共産品、調節經濟運行等作用。從實踐看,稅收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但非稅收入管理卻相對滞後,仍以部門規章或規範性文件為主,權威性和約束力有限,執法依據和處罰手段不足。同時,在稅務行政處罰的适用标準方面,《稅收征管法》授予稅務機關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盡管國家稅務總局曾于2016年發布《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規則》,但由于不同地方裁量基準仍有明顯差别,以及執法人員水平能力操守等方面存在差異,稅收執法中過大自由裁量權可能導緻尋租腐敗的風險仍未杜絕。
二、完善現代稅收制度的方向路徑:以優化稅制結構為重點縱深推進稅制改革
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必須立足時代背景,緊緊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在保持宏觀稅負、基本稅制穩定的前提下,以有利于高質量發展、有利于社會公平、有利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目标,以優化稅制結構為重點,更好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完善現代稅收制度需要重點把握和處理好三對關系。一是當前與長遠的關系。當前國内外形勢複雜嚴峻,世紀疫情影響深遠,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世界經濟複蘇乏力,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仍未緩解,短期宜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定宏觀稅負,穩住經濟大盤。從長遠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有必要的财力作支撐,要從保障财政可持續的角度,完善稅收制度設計,逐步拓寬稅基、優化稅率,把籌集稅收收入與優化稅制結構結合起來,通過完善财産稅制度、優化消費稅征收範圍、擴大資源稅征收範圍等方式,助力财政資源籌集能力的提升。二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聚焦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政府和市場的定位要求,要更加尊重市場經濟一般規律,進一步減少稅收制度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幹預,提高生産要素市場效率;要進一步提升稅收宏觀調控能力,做到簡潔穩定,破除市場壁壘,維護市場統一,同時加大調節力度,促進分配公平。三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要在保持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完善相關稅收收入劃分。繼續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作為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減少經濟波動對地方收入的影響,适度消解稅基分布不均衡及流動帶來地區間利益分享的不合理性,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适時推進房地産稅立法與改革,培育地方稅種,一定程度增加地方自主性稅收收入。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征權的前提下,根據稅種特點,通過立法授權等形式加強地方稅收管理權限。在規範管理、嚴格監督的前提下,适當向地方下放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具體看,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強化流轉稅稅收中性,關鍵是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做到稅制公平簡潔,減少對市場的幹擾扭曲
實現增值稅進項稅應抵盡抵、應退盡退,徹底消除重複征稅,做到征收範圍廣、稅率結構優,并逐步剝離其宏觀調控職能。第一,完善稅率結構,可以考慮将三檔稅率簡并為兩檔,設置一檔基本稅率,适用絕大部分貨物、勞務和服務,同時兼顧效率和公平,設置一檔優惠稅率,主要适用于生活必需品,即将低稅率控制在最終消費環節和基本民生領域。第二,完善增值稅抵扣鍊條,将貸款利息支出等與納稅人生産經營相關聯的進項稅額逐步納入抵扣範圍,打通抵扣全鍊條。優化留抵退稅制度設計,從制度上徹底解決留抵退稅問題。第三,減少增值稅免稅特别是中間環節免稅項目,逐步取消增值稅即征即退、先征後退、簡易計稅等不盡規範的政策。
(二)強化所得稅累進性,關鍵是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進一步擴大綜合征收範圍,有效發揮收入分配調節職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财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個人所得稅被寄予厚望,應該在調節收入分配中發揮更大作用。可考慮适時将經營所得納入綜合所得範圍,調整基本減除費用标準,根據不同地區和家庭支出的差異情況,擴大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并适度提高扣除标準,同時加大對資本所得的調節力度,适當平衡資本所得和勞動所得的稅負水平。按照“增低、擴中、調高”原則,在保持第一檔稅率低水平、對高收入群體課以高稅的前提下,對稅率級距作合理調整,增強稅制累進性,切實減輕中等收入群體負擔。在稅收征管方面,要主動适應新經濟新業态的特點,創新稅收征管方式,提升數字化稅收征管能力,建立完善個人收入和财産信息系統,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稅務監管,防止利用核定征收減低或逃避納稅義務,确保做到應征盡征。
(三)強化稅制公平性,關鍵是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清理規範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市場統一公平
堅持依法治稅理念,在已完成12個稅種立法的基礎上,加快稅收立法節奏,全面完成稅收立法任務,以法律形式鞏固稅制改革成果,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抓住有利時點窗口,穩妥推進房地産稅立法與改革,整合相關稅種,合理降低房地産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填補稅收對房産保有環節調控的空白,完善财産稅制度體系。逐步推進政府非稅收入制度立法,以法律手段強化非稅收入征管。進一步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增強稅法約束力,提高稅法執行統一性。加強對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情況跟蹤評估,及時清理部分政策目标實現、政策實施背景發生變化的稅收優惠政策。特别是對于支持區域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在及時評估效果後,該退出的退出、該完善的完善,更好兼顧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支持重點區域加快發展。新增的稅收優惠政策應聚焦确實需要扶持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揮稅收對科技創新、産業升級、綠色低碳等方面的支持,提升政策的科學性、精準性和透明度,避免政策濫用。
(四)強化共享稅主體地位,關鍵是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支持培育地方稅源,增加地方稅收收入
地方稅體系建立、地方主體稅種培養需要較長時間,短期看,重點應放在探索完善增值稅收入中央與地方分享機制上。在當前增值稅收入直接按五五比例央地分享的基礎上,研究區域間更合理的稅收收入分配方式,推動以适當方式按照消費地原則進行分配。穩步推進消費稅制度改革,拓展稅基、優化稅率,逐步将消費稅部分品目征收環節後移并将收入劃給地方。根據稅基穩定性、收入成長性、征管便利性等原則,拓展地方稅的範圍。明确房地産稅地方稅屬性,随同立法與改革的推進,科學設計稅制,在調節分配同時,發揮籌集财政收入職能。适當擴大省級稅收管理權限,授權省級人大根據本地發展實際,依法确定地方稅稅率幅度或具體稅率等。
(五)強化非稅收入管理,關鍵是統一管理權限,進一步優化政府間職責分工,提高科學化規範化水平
進一步加強财政資源統籌,避免部門間各自為政、随意調整非稅收入征收标準。從目前中央和地方對非稅收入的管理職能看,宜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适當下沉地方,便于地方統籌考慮征收使用。在具體征管環節,要加強财會監督,嚴肅财經紀律,規範非稅收入征管秩序,堅決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市場主體利益。
(原文刊發于《稅務研究》2023年第1期。)
原文鍊接:https://mp.weixin.qq.com/s/YklxZ4ZqOdevhMLx93EFeA